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滕俊杰:京剧不可以被颠覆,但可以被激活,这其中有一条路叫“3D全景声京剧电影”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滕俊杰 2019-04-21 10:03
摘要:我认定,“京剧电影”核心是展示好国粹京剧之本质。而这种展示,是用保护的心态来打开,用准确的电影方式来放大华夏正音———京剧的美学醇香,使之突破隔阂,在大银幕上更加动人,用当下一个流行词就是产生“跃层”提升之效能,从而无远弗届,力争达到“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进而影响更多的人”的目的。否则,没有价值。

 

道器兼容   跃层提升

——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的创作思考

 

本标题的两句话“道器兼容,跃层提升”,是我在接手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创作期间的心悟之念。

 

道,即准则、方向、知行合一;

器,乃手法、具物、杠杆谓之。

 

我认定,“京剧电影”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其核心是展示好国粹京剧之本质。而这种展示,是用保护的心态来打开,用准确的电影方式来放大华夏正音———京剧的美学醇香,使之突破隔阂,在大银幕上更加动人,用当下一个流行词就是产生“跃层”提升之效能,从而无远弗届,力争达到“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进而影响更多的人”的目的。否则,没有价值。 
  

京剧不可以被颠覆,

但可以被激活     

  

京剧《曹操与杨修》是多年前上海京剧院在舞台上奉献的一部优秀剧目,是尚长荣先生新编历史剧“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它独出机杼,穿透人心,直指人性,对人物性格和处世的洞察透骨至髓,入木三分地表现了一方面求贤若渴、急需人才,一方面又呈现出刚愎自用、难以容人的狭隘心理;一方面才智过人、时有高招,一方面又时常错位、越位,甚至功高盖主、逼急上司……一系列尖锐矛盾冲突的“至暗时刻”和拆解的波诡云谲,使其在不可调和中一次次达到戏剧冲突的顶点,为悲剧性的结尾做足了暗示。在精神与历史层面的交互和叩问中,呈现出惊悚片般的冲击力,使人在欣赏高水准的京剧艺术的同时,从角色的性格和差异中引出深思。当年,尚长荣先生携此剧本出潼关、奔上海,纵有重重困难也决不放弃,一路力荐,又全身心领衔排练、主演,开创了京剧净行表演美学的新格局、新风范,体现了难能可贵的“发动机”作用。这些年来,在尚先生和言兴朋两位京剧名门之后为主的倾情系列表演中,将国粹京剧的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发挥到了极致,成为艺术创作“道”的样板之一。

 

影片中的杨修与曹操

 

而要在此基础上将其搬上大银幕,作为电影导演的我,就必须在舞台剧的基点上有新作为,必须按电影的逻辑和理由进行再创作,使其更显思想的峥嵘、视听的美妙、顶格的感受,绽放出非大银幕魅力莫属的观赏性;在“出新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镜头之内”的追求中,既满足怀旧与创新在现实中的链接,又显现出当代京剧电影迸发出的一种基于大银幕艺术本身的原创力,从而真正公映于电影院,真正“电”到观影者,使之获得此前很少经历过的特殊满足感。于是,对京剧电影“道器兼容、跃层提升”之念油然而生。

 

为了这八个字,我又持续梳理了一些深埋于心的思考。在这里,向京剧的致敬、向舞台编、导、演及服化道等的致意是第一位的。我从不想解构京剧,更不会去颠覆京剧,因为,这是要被历史戳脊梁骨的。但是,我又深知“思考需要理性,创作需要感性”,京剧,不可颠覆,但是可以在大银幕上被进一步激活。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我的任务是要让未来的电影观众既能找到“熟悉的陌生感”,又能感知到“陌生的熟悉感”,让同名剧目在最有观众量的大银幕上赢得更多的拥趸。为此,追求“三精”,即精妙的视听化、精到的节奏化和精彩的互动化,是“兼容”成功的终极目标。

 

记得我在前两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导演、拍摄前,就详细研究了京剧电影的前世今生,认真学习、消化了前辈们的心血之作,也在几所大学里做了问卷调查,在道之坚守、锲而不舍地探索“虚实结合”的内容新展示之外,着重思考、研究了剧目形态内核与当代电影表达、传播的新特征。我觉得,京剧的传承和弘扬既要有热情,更要找到新的杠杆,从而真正撬动传播力、影响力,放大国粹的艺术美感和抵达率。最终,我们敢于牺牲“世俗的成功”,甘于孤独和寂寞,下决心“自找苦吃”,并轨行走一条新路:采用全程3D现场实拍、ATMOS全景声制作方式(同时套拍、制作2D版)。当时是孤军奋战,少有附和,经费也十分困难,但是,在咬牙坚持的“死磕”中,最终找到了一条通透之路,并赢得了多方支持,也赢得了许多专家和中外电影权威机构的正式肯定,我也以《后工业时代的视听再造》为题,在中国和美国南加大等多所高校做了演讲。这次,向全社会招标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是中标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台(下称SMG)全流程独家制作的第一部大电影,我认定更不该停下脚步,更要继续大胆地去“摸一摸”京剧电影创作的“天花板”,以求赢得进一步的实效。 

 

滕俊杰导演的前两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 
 

敬畏“四本”敬重表演,

“电影化”应为“国剧”加分   
 

电影剧组正式成立后,首先抓的重点是分镜头工作。数天时间与团队一起,围绕自己提出的四个“本”,即“京剧本体、行当本性、电影本色、创新本质”原则,进行了充分的分镜头创作。

 

这种“循规蹈矩”的深耕做法,被有的同行认为多此一举,我却依然“不依不饶”。我觉得,只要是拍电影,就绝对不能像坐地铁似的,一味在黑咕隆咚中到达终点站,而要像开飞机一样,眼界辽阔,格局清晰;还要像骑自行车一样,把路况细节看透,把路程无一遗漏地“丈量”,并且避免“危险的冲撞”。京剧电影亦然,内容表达永远是第一位的,决不能有偷工减料的“硬伤”,决不能有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随意”,不然将是对电影的亵渎,也是对国剧的不恭。

 

电影是写实艺术,加之其日益超高清的放大特性,无穷尽地要求“真情、真心、真演”。因此,接拍此片时,我投入精力最多、分镜头考量最细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释放、表达角色的魅力和准确性,最下功夫的是逻辑、情绪和节奏的把握。纵观电影史会发现,在剧情演绎,特别是大起大落、悲剧色彩浓郁的主角表演成功范例中,都有杰出演员忘我的付出、“灵魂的燃烧”,以至于一部电影已经拍完,他们还深陷其中,久久走不出情绪跌宕的漩涡。我在不同场合举了此类例子,对现场也多次做了这样的提示和要求。尚长荣先生、言兴朋先生本身表演功底深厚,又对我的表达心领神会,一次次、一遍遍、一天天,认真“沉浸”,现场没有嬉笑、打闹,唯有酝酿心底而起的情绪和全程在线的高效工作,唯有层层推进的剧情笼罩。镜头前,或惺惺相惜,或撕心裂肺,或咬断牙齿往肚里咽,或悲愤之极强忍泪水而不落。每次拍完,几乎虚脱的两位艺术家常常还深陷在剧情之中,难以自拔,展现了京剧表演“巅峰对决”的最佳功力,也吻合着镜头一次次调度而达到的表演至尊境界。影片公映后一个半月,主演尚长荣、言兴朋就在日本第五届京都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表演最受尊敬”大奖,这是京都国际电影节空缺了多年的一个奖,上一次荣获此奖的是美国著名影星、《廊桥遗梦》的男主演伊斯特伍德。

 

滕俊杰与尚长荣、言兴朋两位主演在切磋

 

为了在未来的电影中,观众能不知不觉地淡忘舞台感,我和团队在影片环境和氛围以及CG特效的创意、制作中,营造了略偏于电影的风格追求,以静与动、小与大、幻与真的对比,表达宏大叙事背景下的人物况味、性格命运。对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我曾详考多日,最终决定以电影的理由展示逻辑的“纵贯线”,精心设计、制作了整个故事缘由的片头“赤壁之败”,在京剧的曲调中,展示了历史关联度,强调了全方位场面调度的电影感,强化了3D全景声电影的视听震撼特性,获得了“碰头彩”的好效果。与此同时,营造了原本舞台上没有、但恰恰是电影表现擅长又吻合剧情推进需求的“漫天风雪”的美学意境,将其第一次融入京剧电影的创作中。它既创新,又恰到好处地把京剧的隐性意向打开了,丰富了时空变幻,强化了视听张力,性格悲剧转化为命运悲剧的必然性也更趋鲜明了。

 

有道是:“说到曹操曹操到,说到杨修不停消。”沉浮于各自身份“焦虑症”中的曹操与杨修,在影片中几乎无时不在,他俩被镜头雕凿的一言一行,可以绘制、拼贴出一张人物性格正反两面的基因图谱。如果说,曹操以多谋多疑的人性铸就了其图谱的A面,杨修则以率性孤傲的人性铸就了其图谱的B面。电影中,我对曹杨相遇的喜出望外、杨修力荐孔文岱时曹操的惊恐错愕,以及随后一步步尖锐冲突带来的剧情浓墨重彩地用力,而对那些受囿于舞台调度,艺术或技术含量不高的个别过场内容则做了舍去,用电影的手法进一步强化了“一个计谋被戳穿、一个计谋又紧随其后出现”的难以捉摸感,让剧情在处处伏笔、层层反转中惊心动魄地向前推进,并引进了“意念”这一戏剧手法,使这个暗流涌动、逻辑叫绝,但又“反套路”的电影游戏更显紧张,力图用这样的叙事节奏、态度和情节密度,来沟通当代人的观影习惯,丰富其观影时的“脑补”空间。

 

杨修与曹操

 

在3D全景声电影《曹操与杨修》的镜头语言上,我的宗旨是突破传统戏的一些束缚,稳妥地向电影特征接近,重点是内、外景向全方位扩展,同时,镜头拍摄进一步突破180°这个平面,向270°、360°全面拓展、延伸。于是,就有了相当数量的过肩、反打、侧摄、虚实变焦、长镜头等的运用。在研究叙事拍摄风格时,还结合人物心绪、唱念情绪以及景物的唯一性,用好“视觉突变”等专业技法,如第二场“倩娘吟唱”的镜像蒙太奇摄法、最后一场“枯树下的绝响”等。前者,设计了电影镜头从闺房一面铜镜中的虚像拉开,横移至主体的长镜头,既交代了空间、人物关系和行为,也暗喻了期待与前途未卜的联想;后者,颇有摄影构图感的枯树下,两个灵魂在做最后的声张,有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西风古道之意境,也凸显了渡尽劫波、“一切为时已晚”的悲悯。场景之间的蒙太奇转换,是电影有别于舞台的标志之一,是电影化叙事的重要特征,这次也尝试更剧情化地运用,如:孔文岱掉下的酒杯与杨修熬药药罐的叠化转换,其叙事、叙意和时空变化带来的多重意义了然于大银幕之上。 
 

让艺术技术“山顶重逢”,

要探索3D全景声电影制作“中国学派” 
 

达芬·奇有句名言:“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说到“道器兼容,跃层重生”,同样心得多多的当然还有3D全景声理念和新科技这一“杠杆”的进一步坚定与完成度,这是植根于内心深处对京剧以及京剧电影艺术当代化、未来化传播的一种虔诚和自觉。

 

我深知,真正的艺术创造,应该呼应所处时代正在酝酿、出现的一种大趋势。我们不断地在追风中追问,在创新中创建,为打磨新“上海品牌”,无数次地通宵达旦,力争让这类小成本电影的制作效果、品质最大化,使之物有所值、物有超值。为此,对电影《曹操与杨修》的3D全景声或曰“道器兼容”的“器”的探索花了更大的心思。这样的创新努力,与尚长荣先生、言兴朋先生对电影新理念、新科技、新创意的由衷意愿天然吻合、一拍即合。SMG、上海京剧院的所有艺术家、演员及摄制团队也倾情参与,全剧组心齐力聚,始终处于3D全景声精心创新、制作的同频共振中。

 

影院银幕上的《曹操与杨修》 (图片来源:三生_Arts)

 

说到3D技术,其实并不深奥,就是模拟了人眼看世界的本身。3D利用光学折射制作出一个平面物体的长、宽、厚物状,使人眼不仅感官上看到物体的上下、左右,还能看到前后的三维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立体图。画中事物既可以凸出画面之外,也可以深置其间,令观者身陷其中,渐渐忘了“三面墙”与平面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室内电影”的某些不足。美国南加大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艾伦先生观看了中国第一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后对我说道:“以前,我曾看过贵国的京剧,只是不到一半便瞌睡了。这次我被3D全景声强烈吸引着、互动着,毫无睡意,一气呵成看完了全剧。”此语有相当的典型性、专业性。我曾研究、观察发现,人一旦戴上3D眼镜,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只要故事足以强大,往往会更加专心致志并且渐渐“浸润”其中,不少中外小朋友们更甚,会格外安静地看完整个京剧表演和故事展示。我在中国以及纽约、洛杉矶、蒙特利尔、东京、悉尼、巴黎、维也纳、戛纳等地都发现了这一独特的现象,这种相对完整传播和接受中国京剧的效果,正中我心意。再则,它还有一个独特的好处:现场难以盗版。因为大银幕上是双层画面,偷拍、盗版基本无用。

 

连续多部电影运用3D技术,在全程实拍和CG特效“出屏”等制作日渐娴熟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则是我的底线,就是分寸的精心拿捏,力戒“口惠而实不至”。其原则是:剧情合理必须,节奏互动必须,视听加分必须,决不过度放纵3D出屏等效果的单纯炫耀。如全片开头3D效果中的重重云层,表达着拨开漫漫历史迷雾、回望千年的语境;迎面而来的支支利箭和断裂的木板,喻意着接下来将是一个“穿心的故事、破碎的结局”;开头、结尾两次茫茫阴空落雪的仰视,是曹操抬头渴求“天上掉下馅饼、降我人才”的主观眼神;在其前任高参郭嘉墓前的意念恍惚,表达了一种神志的错觉、错乱,也兼有“赤壁之败”被嘲笑抑或“郭嘉在世多好”等多重心绪交织而成的“意识流”;两次飞鸟出屏,均是有人惊动之故,只是缘由天壤之别,内含寓意前为“丞相出朝,地动山摇”,后为“觅食无果,疲惫而逃”;而曹操府内泼药一节,看似潇洒,其实,已喻示了令曹操真正吃苦头的事将接踵而来……

 

滕俊杰在拍摄现场说戏

 

五年中,我拍摄了四部3D京剧电影,其中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除了对京剧电影的画面“较真”外,对声音效果的高质量同样咬住不放。这四部电影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景声制作,这在当下还很少,被有关专家界定为:“用‘一意孤行’的敏感和创新走出困境,将当下京剧电影的声音效果带上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电影留下了新的一笔”。

 

Atmos全景声技术诞生于2012年4月,由美国杜比公司发明,它突破了延用多年的5.1、7.1声道的局限,能够根据电影任何的声音需求,呈现出全动态的所有声音效果,凸现22.1以上的声场包围,可以展现更多的声音细节,形成“听觉大片”的震撼力,全新提升了现代观影效果。由于刚刚发明不久,相关技术来得实在突然,因此,当时美国的一些大片也还没有全部达到“全景声”化。但我和团队以自己的敏感,在该项技术发明的第二年,就在专业杂志上捕捉到了这个绝妙信息,我绞尽脑汁地学习、收集资料,在2013年7月开拍的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中,就边干边请教,率先使用了才“出生”一年的全景声技术,引起电影重镇美国好莱坞的有关机构惊讶和关注。由于当时中国大陆还没有这套制作设备,有全景声音效的影院更少,摄制组花了足足5个月的功夫,“隔空指挥”在香港的全景声制作,也在上海、北京和深圳多次测试、面谈,对不满意的段落一次次推倒重来,目的只有一个:主动有为、先行先试,尽力补齐京剧电影以往声音不如剧场理想的短板,发誓要将这一短板变成跳板,在“领跑”中真正提升国粹京剧在大银幕上的声效品质,使之产生“大片”的效果。2014年5月30日,这部影片第一次被邀请在美国洛杉矶杜比剧院(即每年举办奥斯卡颁奖盛典的剧院)做中国电影的海外首映,并在洛杉矶一举夺得了由600多位全球评委投票评出的年度世界3D电影最高奖“金·卢米埃尔奖”、国际A类电影节—2016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关注特别奖”、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电影提名奖等。如今,为全力响应市委、市府和市委宣传部关于重振上海电影创作和产业化战略的号召,我所在的SMG已经基本建成电影3D、2D前、后期拍摄、剪辑、特效、合成和全景声制作流水线,独立完成了《曹操与杨修》等多部大电影的全流程制作,并渐渐带出了一支优秀的电影视频、音频工程师队伍。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上院线一周后,在年轻人为主的电影豆辨网上,获得了8.7的高分。2018年10月16日,《曹操与杨修》被国家有关部门选定,应邀在年度法国戛纳世界电视节上做中国电影欧洲首映礼,得到了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影片买家的青睐。一周后,国际戏剧家协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其间,来自世界各国的全体与会理事在上海影城专门观看了此片,引来热烈关注和好评,国际剧协总干事长、瑞士的托比亚斯先生发表感言说:“令人向往的东方京剧和当代电影有效结合带来的视听效果,实在是种值得肯定的方向。”

 

杜比剧院内,3D全景声视听效果将现场观众带回到古老东方的一段传奇历史中,气氛浓烈,全场专注,令人印象深刻(图片来源:中新网)

 

创新、创建,推动着产业发展。目前,全国的3D全景声影厅从五年前的20来个已发展到今天的700多个。某种意义上说:SMG连续多年坚持在这一领域蹄疾步稳的努力,已经为创建当代3D全景声电影制作的“中国学派”提供了一份新的、可供参考的实践样本,收获了成果。

 

(作者为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本文由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题图为《曹操与杨修》最后一场“枯树下的绝响”,左为尚长荣扮演的曹操,右为言兴朋扮演的杨修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作者提供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伍斌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