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长三角两地书】杭州人看南京: “大萝卜”求变,不再“不紧不慢”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陶魏斌 2019-04-16 11:00
摘要:想改变“南京大萝卜”,除了走出去,或许请进来也是一种办法。

因为一个“魔幻”的原因,我以一个外地人的身份在南京买了房,时间是2010年。

 

在一次亲戚聚会的饭局之后,我们走在一个闹中取静的小路上,一个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小区进入了我的视线,我随口问了一下房价,亲戚说每平方米不到1万元吧,可能七八千元。

 

就是这句略显“轻描淡写”的回答,瞬间击溃了我的心理防线——彼时,我和妻子正在杭州准备换房,每天下班后就约着中介看房,但杭州已经高企的房价让我们几乎没有自尊:稍微看得上的,位置好一点的,基本都在每平方米3万元以上。南京杭州,两地距离将近300公里,在当时,宁杭高铁要在三年后才开通,但几乎对折的房价让我乖乖地卖掉了杭州的房子,成为了“新南京”人——市场经济的指挥棒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

 

不过,人的命运总是被社会潮流所裹挟的,就在我支付了当初看中的那个小区的二手房定金后,“楼市调控”继续加码,南京宣布没有本地社保将不允许买房。

 

随后,迎接我的是人生中最难熬的一个国庆假期。而也就是在这个七天里,我真正接触到了南京。此前,我甚至连南京的新街口在哪里都不清楚,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当时决定在南京买房是多么冲动的一个选择。

 

这时,一个“社会人”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号称能帮我搞定购房资格,而他张口闭口那种南京特有“土话”,也让我深信这位老兄或许真的能帮到我。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很多南京人说话都是这种“腔调”。当然最后这位老兄也并没有帮到我的忙,他所谓的关系在那一年的调控下,没有发挥丝毫作用。

 

后来我在叶兆言的《南京人》里读到类似的感受:既有北方人拍着胸脯和你称兄道弟的江湖气,也有南方人的丝丝入扣精心策划的聪明。

 

在杭州,你对一个人再气愤,也只是简单地过过嘴瘾,南京人不一样,两人对骂,上来就是“硬菜”,直接是愤怒值爆表的既视感。

 

但其实火爆并非这座城市的关键词。这座曾经被称为“火炉”的城市,也并不是长三角最热的城市,每年夏天,当地的报纸电台,最喜欢做的一个选题就是某某城市气温多少多少摄氏度啦,南京不是火炉。

 

如果说媒体对于此类反差型的话题乐此不彼,那么市民其实并不见得有多么关心,他们被称为“南京大萝卜”,意思是“不争不抢,不紧不慢,不卑不亢,满不在乎”。

 

有南京的主要领导曾经狠批这种“大萝卜心态”,认为缺乏狼性。外界也曾经不止一次地评论南京,认为南京坐拥傲人的科教资源,却无法转换成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最有名的企业还是零售起家的苏宁;南京还有悠久的历史资源,但做不到像西安这样成为标签;南京还是一个山水相间的城市,可是很多人从火车站出来第一眼见到玄武湖时,失望感就接踵而至。

 

但南京人未必会这么认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天然地有那么一种“闲庭信步”,或者说“佛系”。前段时间,南京主要领导到上海、杭州“找差距”,机关部门和区县都找对标榜样,为的就是扭转心态。

 

“南京大萝卜”是南京人历史的自信,比如当年试图帮我买房的那个大哥,也代表了南京人的一种狡黠,不露锋芒。

 

今年是我在南京生活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里,南京的房价也基本和杭州同步了,高铁的开通更是让南京、杭州有了实现双城生活的可能。

 

社会的心态或者说文化的多元,更多的力量来自交流,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自然也会对本地文化进行渗透和改造。

 

想改变“南京大萝卜”,除了走出去,或许请进来也是一种办法。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