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老城厢的傍晚,母亲专注绒绣的背影浸在汗水里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炽越 2019-03-30 13:57
摘要:上海绒绣擅长表现人物肖像、名山大川、文化古迹、城市景观、民俗风情等,其中的代表作“万里长城”、“百花爭艳”、珠穆朗玛峰远眺“等杰作在国际上享有声誉,有的被送至联合国大厦陈列。如今上海绒绣已成功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父母的老屋里,我们珍藏着母亲生前绣花用的棚架、麻布与五彩的绒线。这些几乎陪伴了母亲一生的物品,寄托着她少女时代对生活的幻想,也浸透了生活的艰辛。

母亲岀嫁前,住在霞飞路上。当时外祖父在十六铺的洋行街上,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海味行,整日在生意场上忙于周旋。待字闺中时的母亲,与她的继母相敬如宾但无法互相融入。寂寞之余,一次偶然的机会,母亲接触了色彩鲜艳的绒绣,立刻被迷住了。她拉着邻居小姐妹,去洋人开的绒绣行学做绒绣。后来那位小姐妹半途而退,母亲绣的绣品图样,却大获洋人赞赏。

据母亲生前对我们讲述,绒绣原流行于欧州,最早德国农民把它绣在服装与壁毯上,17到19世纪,一位柏林印刷商与妻子,设计了一种在小方格纸上绘成的彩色图案,制作者可按照图稿数格,在网眼布上,用彩色羊毛绒线进行绣制,技艺简便。20世纪初,英美商人在上海开设洋行,组织绒绣来料加工,绒绣由此传入中国。当时主要用来装饰拖鞋与手提包,用色比较简单。上世纪30年代末,上海绒绣艺术家刘佩珍等刘氏姐妹,率先用绒绣制作人物肖像。50年代初,上海绒绣艺术家高婉玉对绒绣的配色等进行了改革,丰富了绒绣艺术的表现力,奠定了上海绒绣的基础。

母亲怎么也没想到,这融合着一个少女对生活无限幻想的艺术创作,后来竞成了她长大后补贴家用、养家活口的技能。在这梦幻般的色彩中,掺杂了母亲始终不愿看到,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无奈与苦涩。

抗战爆发后,外公的海味行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中被毁,外公携家小逃难回宁波老家。战事平息后,又率全家返回上海。由于战后经济萧条。海味行生意很难开展,全家寓居在霞飞路上的淮海坊,一大家子,吃用开销,艰难维持。外祖父为此四处奔波,为海味行重新开业,打通各路关节。母亲于是又找到那家外国人开的绒绣行,拿了活计回来,日夜飞针走线,赚些银两,补贴家用。

母亲嫁给父亲后,没过多久的安稳日子,父亲与人合伙经营的茶厂关闭,他进入外贸系统参加失业学习班,边学习边等待分配工作。家里就靠父亲微薄的失业金与典当变卖度日。这时母亲毅然脱下“太太”的旗袍,靠着当年的手艺,与几个小姐妹一起,在浦东陆家嘴江边,发起搞了个绒绣作坊,加入了妇女解放创业的洪流之中。虽然收入也不是很多,但也缓解了家庭经济危机之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国家号召各单位裁员,掀起了“精兵简政”运动。母亲被精简回家。当时同为创办人的小姐妹厂长对母亲说,你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需要照顾的儿女,厂里考虑到你的具体情况,让你把活计带回家做,不但能照顾家人,还能多劳多得,增加收入。等国家形势好转,你儿女也大了,到时厂里立刻再把你请回来。母亲是个自尊、要强的女人,她带着心酸与几付做绒绣用的棚架,默默离开了自己曾参与创业的厂。

回家翌日,母亲把家里的前厢房变成了绣花的工场间。为替代厂里由木匠统一做成搁棚架,母亲就用两只红木橙子叠在一起,另一头就搁在红木八仙桌上。每天一早,母亲就起来了,匆匆去菜场买回小菜,回来备好全家一天的饭菜,然后坐在棚架前,就开始“上班”了。

坐在棚架前的母亲,沉静美丽。只见她先把五彩的绒线分色理好,再对照图样,把不同颜色的线儿,一根根绣入黄色麻布上,有时碰上相似的颜色,还会叫上儿女帮她去“辨”色。母亲常说,颜色越“叠”,绣出来的画面就越有层次感、越漂亮,每当绣到这种绣品时,母亲脸上就会闪显出一种神釆,就像画家在创作一样。

在母亲的巧手下,一个个人物、一座座建筑、一棵棵绿树,日复一日的,在麻布上不断显现岀来。有时早晨我们去上学时,麻布上还只是一个大概的轮廊,下午放学回来后,看到麻布上整座建筑或人物,已色彩斑澜、栩栩如生了。当我们为麻布上的美图惊呼时,母亲一边训斥着打开我们摸在麻布上的脏手,疲惫的脸上却溢出了光彩。这时,在我们全家的心目中,这绣出来的美丽画面,似乎与绣品的工价已无关了,往往当晚的餐桌上,总有母亲拿手的菜肴让我们解馋。

外包人员每月去厂里取活计时,大家都爭着要工艺简单,工价高的绣品。母亲却会主动要一些画面美丽,工艺复杂的绣品,为此,发货间的姐妹十分感谢母亲帮她们解了难题,常常会悄悄地替母亲留一些性价比高的活计。母亲说,绣着画面美丽的绣品,心里会很愉悦。有一次,绣一幅外国教堂的作品,母亲看着喜欢,就特意“赔”了一幅。

我们地处老城厢的老宅,临街面西,每当夏日酷暑,虽有帘子遮住西晒的大阳,房间里还是又闷又热。那时家里没有电扇,只见母亲端坐在棚架前,低头绣着花,捏针拉线的左右手一上一下,额头、脸庞、手臂上,早已沁出密密麻麻汗滴。她也不及擦,身上穿着的方领布衫后背,早已湿了干,干了又湿。有时热得实在受不了了,就绞一把冷水毛巾揩一揩,拿起蒲扇扇几下,又埋头绣开了。黄昏时分,在西晒太阳余辉的映照下,母亲的脸庞总是憋得红红的。看到母亲“战高温”的情景,我们很心疼,就拿着祖母给我们钱买的棒冰,拿上楼去,硬要母亲咬一口,并趁势拿着扇子帮她扇几下。这时母亲乐得笑开了怀,只咬了小小一角,说“我不热、我不热的,你们不要待在屋里,热死了!快去弄堂里凉快凉快。”

有一次,我去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巧遇上海工艺美术大师许凤英,她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绣代表性传承人。听她介绍,上海绒绣是在特制的网眼织物上,用各色绒线一格一针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一个画面要用少则几万个,多则几十万个小色块来表达,绣制时随画换线,因彩施色,因而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形象逼真,感染力强,被赞为东方的油画。上海绒绣擅长表现人物肖像、名山大川、文化古迹、城市景观、民俗风情等,其中的代表作“万里长城”、“百花爭艳”、珠穆朗玛峰远眺“等杰作在国际上享有声誉,有的被送至联合国大厦陈列。

如今上海绒绣已成功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也凝聚有母亲千针万线中的智慧与创意,特别是苦夏中那包含了汗水的每一针。生活有时是灰色的,母亲用善良与坚韧在心头绣出了一个五彩缤纷。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编辑:曹立媛
图片来源:新华社/IC photo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