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我们这座忙忙碌碌的城市,需要一群怎样的志愿者?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栾吟之 2019-03-14 11:34
摘要:曾经有一位辗转于多个城市的公益人,最终将上海作为“根据地”。在他眼里,上海人外冷内热,人和人之间保持着令人舒适的礼貌距离,但许多人都有一颗热心公益的心。这几年从上海走向贫困地区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所到之处广受欢迎。

在上海这样一座每天忙忙碌碌的大城市里,你有没有关注过志愿者这个默默无闻的群体?他们在工作之余,为了别人付出许多不求回报的辛勤努力。他们为何总是脑洞大开出新招?他们所感受到的弱势群体需求为何和我们预想的不同?

 

日前,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举行2016-2018年度优秀慈善志愿者表彰会,授予40个团队“优秀慈善志愿者集体”称号、授予50名个人“优秀慈善志愿者”称号、授予30名个人“优秀慈善志愿服务组织者”称号。记者听闻许多慈善故事,感受到这座城市里“人人做慈善、行行可慈善”的新风尚。

 


陪伴,志愿服务最朴实的方式

 

金山区农村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小沈每天只能躺着,她重残无业还有精神问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志愿者曹丽芳多年来定期为她按摩、擦身、刮痧,还陪她聊天。

 

提供这项陪伴照料服务的,是退休老人程国珍创立的爱心社会组织。这位老人曾任朱泾镇党员服务中心书记、主任,2013年退休后白手起家创办朱泾镇首家本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取名心启航惠民服务社。

慈善门槛并不高

 

六年前,程国珍还是金山区朱泾镇党员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在工作中,她发现社会上需要服务、帮助的对象很多,但不少个性化的需求却很难得到满足。50岁办了退休手续,程国珍就想发挥余热,给需要关心的人送温暖。2013年,她在朱泾镇正式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心启航”惠民服务社。虽然只是一支小小的团队,但费心的事却不少。

 

2015年服务社中标承接金山区“重残无业人员居家养护服务项目”,志愿者们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提供多样性和定制化服务,双方商量确定服务方式,可以是聊天、购物、或陪伴就医,也可以是打扫卫生、康复按摩。出乎意料的是,许多服务对象首选精神慰藉,而服务一段时间后,每天最盼望的就是志愿者的敲门声。这

 

这些年来,程国珍先后承接了市妇联老三八关爱项目等11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组建了一支近2000多人的服务员及志愿者团队,为居家老人送温暖、为重残无业人员送关爱、为特殊儿童送帮助,受益人数已达10万多人。她的20多位好友被她感动,也先后报名成为志愿者。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也是志愿服务最朴实的方式。公益慈善的门槛其实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高,即便没有专业技能、本身并不富裕,也可以奉献爱心,尽自己所能当一名志愿者。记者发现,在受表彰的志愿者个人和团体中,有不少人正是这样践行着最简单、最真诚的慈善理念,他们用自己的时间,陪伴和照料别人,而这正是弱势群体和身处困境的人们最需要的。

 

志愿者也被触动

 

今年刚满20岁的宋万婧,将陪伴失明老人作为一件乐事。她是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2017年加入学校的暖风义工站。每周二都要参加淞南阳光之家“宝山盲人戏曲沙龙”的志愿者服务。这天中午11时40分下课铃一响,她一刻也不耽搁就动身出发,到吴淞煤气厂公交车站接一位视障老人,带着他去参加戏曲沙龙活动。

 

这位老人家住顾村,赶到淞南参加活动,光乘公交车就要一个多小时。每周相处的几个小时时间里,女孩寸步不离陪伴在他身边。宋万婧说,她很愿意陪伴这些盲人,自己也很受触动,他们虽然比普通人不幸,但他们一直想着关心别人,节假日相约去部队、敬老院、社区演出,给他人送去歌声和欢乐。

 

54岁的志愿者钟雯姬前几年她曾在第十人民医院动手术,住院期间有点焦虑,医护人员给了她很多慰藉。病愈后,她加入“十米阳光”十院志愿者服务队的爱心大家庭,与白衣天使们一起,为新入院的患者们提供心理疏导与陪伴。如今,越来越多志愿者团队正在这样做:有着医学专业背景的上海同济大学唯爱天使志愿者队,注册志愿者超过2300人,年轻志愿者轮流去医院陪伴生病的小宝宝,为病人提供帮助,到敬老院陪伴老人过周末等等;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立如新志愿者团队,每周三在儿科医院三楼爱心小屋提供陪伴服务,10年来风雨无阻。

 


走出去,上海慈善服务的方向

 

曾经有一位辗转于多个城市的公益人,最终将上海作为“根据地”。在他眼里,上海人外冷内热,人和人之间保持着令人舒适的礼貌距离,但许多人都有一颗热心公益的心。这几年从上海走向贫困地区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所到之处广受欢迎。

 

“光明行”广受欢迎

 

上海的“慈善光明行”在全国许多边远山区、贫困乡村赫赫有名。早在2006年,普陀区中心医院张兴儒教授发起这项活动,十几年里联合上海30多家医院的著名眼科专家,为边远地区的眼病患者提供免费诊疗,送去光明。尽管张兴儒已离世,但白衣天使志愿者们依然在传递着他的接力棒。

市眼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罗勤是众多“光明使者”中的一员。他是公益活动积极分子,人称“最叫得动”的医生。2017年10月,他作为单位组织的青海果洛慈善“光明行”活动的队长和主刀医生,和同仁们克服高原反应,筛查了700多位患者,为符合手术条件的45名白内障患者成功复明。手术患者最小的17岁,最大的88岁,脱盲率97.8%,手术成功率100%。面对患者家属敬献的哈达,罗勤情不自禁地落泪,“以后如果还有此类活动,我一定还会参加!”此前,他还参加过“慈善光明行”活动,远赴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进行义诊、手术。自2012年至今,罗勤还受单位委托,先后赴浙江嵊泗、江苏海门等地,培训当地医生,为当地病人提供“上海医生”的优质医疗服务。

 

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最需要的是医疗资源和文教资源,这也是上海公益慈善服务“走出去”的方向。

 

“故事小屋”不断涌现

 

“微笑图书室”,一个听着名字就能让人快乐的慈善项目。这是上海微笑青年公益服务中心创立的服务品牌,为乡村学校、城市社区捐书建立图书室,并通过教师和家长培训,让没书的孩子有书看,让有书的孩子爱上阅读。这些年来,志愿者们在安徽、甘肃、贵州、湖北、湖南等30多个县域乡镇的100多所学校实施专业化体验式阅读培训及交流,培训数千名教师。还在成都、拉萨、巴楚等城市社区建立“故事小屋”,在成都、西昌、兰州等地建立合作站点。

 

被市慈善基金会评为优秀志愿者的周婧,就负责几处图书室的援建。今年三十出头的她是新泾中学的教师,平时大量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志愿服务中。“微笑图书室”的援建与日常维护是一项苦差事,她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将3万余册爱心图书进行分类、整理、录入、装箱,分送到安徽、河南、湖北、河北四地的一个个图书室,并时时关注当地的图书室建设和使用情况。图书室渐渐有了名气,越来越多贫困地区前来申请建立,周婧还要花大量精力逐一审核。如今周婧又加入“书语者”项目,致力于阅读推广,每周用绘本故事给自闭症孩子做康复训练,越来越多孩子叫她“故事姐姐”……

在艺海剧场,“助力·来自大山的孩子”公益活动堪称“惊艳”。40名来自不同民族的小伙伴们和老师、30组上海志愿者家庭、80位志愿者以及1000位前来奉献爱心和观演的观众,共同点亮艺海剧院的舞台。这些孩子通过艺海剧场志愿者服务队的“才艺众筹计划”站上舞台,志愿者们募集资金,请山区老艺人教孩子们传承家乡的歌舞、乐器、手工艺、语言文字,并邀请他们每年来上海交流才艺。志愿者们还利用“艺海之友”的微信和微博平台,向所有会员推广这个众筹计划。

 


脑洞大开,不断更新慈善理念

 

许多公益慈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脑洞大开,善于创造。采访中,许多志愿者都有同感,社会变化加速,不断有新的社会群体出现,需要关怀的人群越来越多,公益慈善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服务群体,也要不断更新。

 

慈善公益项目丰富多彩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资助专员闫小磊,是一位出色的慈善活动组织者,他自2013年7月加入上海理工大学慈善志愿者队,建立起7支服务队,几乎每一支队伍的服务内容都别出心裁。比如, “水丰路小学晚托班辅导”针对父母工作忙碌的家庭的孩子,由志愿者定时定点辅导小学生作业,帮助培养还艺术兴趣;“淑德基金特殊家庭帮教”项目针对服刑人员孩子,由志愿者到指定帮教点辅导孩子作业,带领他们开展多种活动,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社会关爱;“艺手绘爱”慈善义卖项目,则由志愿者手工绘制T恤衫、帆布袋进行义卖,用以购买中西部贫困地区小学需要的图书等物品;“墙绘进社区”项目通过参与学校周边街道的共建活动,由志愿者带孩子一起画画,为街头增添靓丽;“上海当代艺术馆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者接受专业培训,为参观者带来专业讲解;“衣旧情深”项目,由志愿者通过募集在校大学生捐赠的衣服,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毕业季旧书捐赠”项目则主要募集毕业生旧书,由志愿者把旧书分门别类赠送给贫困大学生,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创设“芭蕾大师公开课”

还有一些志愿者团队尝试让服务变得更有深意。慈善物资管理、慈善超市营运、机关义卖等等,这些看起来很专业的慈善事务,也都可以交给志愿者来做吗?答案是可以。浦东新区慈爱公益服务社有个“义齐来”义工俱乐部。这支志愿者团队以“社工带动义工”理念,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就拿慈善物资管理项目来说,俱乐部鼓励志愿者中的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癌症康复者、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骨干和社会爱心人士等,参与慈善超市捐赠物资整理、仓储管理等环节,或是让志愿者担任慈善义卖营业员,这不仅让慈善物资捐赠的处置路径更透明,也让志愿者通过亲身体验,更了解慈善捐赠的流程和后台管理方式。

 

上海芭蕾舞团志愿者服务队的俊男靓女们,把高雅艺术带到大众眼前。近三年多来,他们进大学、幼儿园,赴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芭蕾品鉴讲演。还创设面向全社会、零收费、零门槛的常态化公益品牌“芭蕾大师公开课”,志愿者们轮流担任主讲,很快就赢得了一批忠实粉丝。

 

志愿者们还邀请浦东新区盲人协会、陆家嘴特奥社群联盟等特殊人群走进剧院观摩《白毛女》《哈姆雷特》、经典版《天鹅湖》等精品剧目。2018年,志愿服务队还携手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创办全国首个“脑瘫儿童芭蕾训练营”,向社会招募多名脑瘫儿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专业芭蕾训练与教学,探寻脑瘫儿童康复之路。

本文图片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