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反腐记 > 文章详情
一周反腐看点:贫困户家里竟有豪车?总书记说这个领域不容腐败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木石 2019-03-09 15:29
摘要: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

3月2日晚8:30,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打虎”消息: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茂才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盛会打虎,似乎已渐成惯例。

 

在全国两会上,扶贫成为热议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两次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指示,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要及时纠正脱贫攻坚中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制度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一线扶贫干部关爱和保障。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今年是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中央巡视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监督,被巡视地方和单位对此也进行了整改。1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情况,26份“体检报告”中反映出了一些共性问题。

 

 

精准扶贫要求干部对群众疾苦深入了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被摆到了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然而,极少数地方基层干部在贫困户识别和帮扶过程中仍存在优亲厚友以及截留、挪用、侵占、贪污扶贫资金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群众意见强烈。

 

长期以来,脱贫攻坚备受关注。人民网近期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如何精准识别、精准脱贫,如何保障扶贫工作公开透明,如何防治扶贫领域腐败,如何防止脱贫对象返贫,这些都是网友关注的焦点话题。此外,对于目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网民认为有“对贫困对象识别不够精准”“对扶贫资金监管不够到位”的现象,对于基层干部优厚亲友等问题,各方更是深恶痛绝。

 

中纪委机关报曾报道一个案例,贵州一村干部将三个子女申报孤儿享11万补助,被开除党籍。经调查,盘石镇桃谷坪村党支部书记吴江洪,利用职务之便,采取变更监护人的方式,将其子女3人作为孤儿申报孤儿补助。在未经过认真审核的情况下,吴江洪亲生的3个孩子便开始享受孤儿补助资金,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3个“孤儿”的补助资金共11.19万元,全部进入吴江洪的腰包。2018年12月,因涉案金额较大,吴江洪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涉及有关部门的责任人均受到相应处理。

 

近年来,“贫困户名下有多套房产、多辆豪车”之类的新闻不断曝出,屡次刷新公众认知。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山西隰县数百名贫困户拥有小汽车,有的还是高档汽车,其中有奔驰、奥迪轿车。国家级贫困县一些贫困户被媒体曝出名下有奔驰奥迪等豪车,给人的第一反应是其中可能潜藏一些“关系户”。后经查实,一辆梅赛德斯奔驰轿车的女车主郭某芳不符合贫困户要求,已被清退,4名把关不严、核查不准的相关责任人被追责问责。

 

另一起案例中,家里有丰田豪华越野车这样的高档车的家庭被列入贫困户,而孤苦无依的老太却被拒之门外。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的兰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9月,省审计厅在对兰西县扶贫专项审计时发现了问题: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有180户存在名下有房产、机动车和有工资的情况。兰西县远大乡双太村村民魏本霞年迈体弱且孤身一人,没有住房,按说这样的条件是最有资格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但她却意外地没有被纳入其中。收到省审计厅转交的问题线索后,黑龙江省纪委立即责成绥化市纪委和兰西县纪委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并及时纠错整改,83名党员干部受到了问责处理,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0人。

 

虽然类似的案例及时得到了处理,但案例中反映出的问题却令人深思。在一些地方,“脱贫攻坚是个筐,什么问题都往里装”,有人打着扶贫旗号办自己的事甚至借机敛财,优厚亲友、吃拿卡要,这种群众身边的“蝇贪”层级不高,却严重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完全应当被严肃处理。3月7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作出坚决表态,“对想要动扶贫奶酪,或者败坏脱贫攻坚名声者,要严肃处理,不能让他得到好处,借扶贫敛财、违法乱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另一方面,精准扶贫要求基层干部对群众的情况深入了解,这就能避免情况不明带来的错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精准扶贫之所以强调“精准”,就是注重“靶向性”,保证精准确定目标人群。说到底,之所以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荒诞案例,还是一些基层干部的作风浮漂,不肯深入群众,或者有自己的小算盘,导致政策落地中变形走样。

 

 

 

作风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1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情况。在26份“体检报告”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甚深。此轮巡视发现,至少9个被巡视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比如,青海省各类督查、检查、考核数量仍然较多;陕西省重形式轻实效、作风不扎实等问题仍然存在;西藏自治区整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抓得不紧,重痕迹轻实绩倾向仍然存在;安徽省作风建设不够扎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

 

2月26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各省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算账脱贫、突击脱贫甚至虚假脱贫现象。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各省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算账脱贫、突击脱贫甚至虚假脱贫现象,同时“等待观望”、“应退不退”等苗头性问题渐显,“急躁症”和“拖延症”并发。

 

例如,有的乡、村两级压力不够、紧迫感不强,个别地区“上热下凉”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落实中央扶贫部署仅注重关注短期效应,对脱贫后的工作研究重视不够。有的地方脱贫后就脱管理,动态调整工作不扎实,没有及时将返贫户重新纳入帮扶。

 

比如,有的干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有的机关要求事事留痕,把“痕迹”当“政绩”,把精准扶贫搞成了精准填表,用纸面数字来展现所谓扶贫成效;有的部门问责泛化滥用,动不动就签“责任状”、搞“一票否决”,甚至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各地普遍反映,一些评估和检查过于形式化,甚至带有地方攀比的色彩,甚至在一些地区的省际或地区内部交叉检查中出现负向激励现象。

 

廉政专家指出,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根源上来说,就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本质上则是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只有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才能确保帮扶工作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前不久,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加强作风建设,可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在精准扶贫中,如果说对腐败问题必须“零容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则要露头就打,要持续保持常态化督察态势,狠抓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压实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严惩精准扶贫中的徇私舞弊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大幅减少各级考核频次,杜绝重复无效的调研和表格资料“创新”,合理安排检查任务,给基层留足工作时间,切实减轻基层扶贫工作负担。

栏目主编:陈琼珂 文字编辑:陈琼珂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