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视频】医患故事首次将镜头转向精神疾病患者:“笼中鸟”如何才能展翅飞?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乔颖 2019-02-14 17:28
摘要:这一被称为“笼中鸟”的群体,不仅希望大众舆论“污名化”的减少与消除,更需要社会的进一步接纳与包容。

一起自闭症家庭入住公租房遭抗议事件,让“排斥、歧视”的字眼再次横亘普通大众与精神障碍患者之间;一次宝马车交通事故,让舆论又对准精神卫生中心;一件网络上的热卖卫衣,让网友调侃地把“宛平南路600号”称为“Sweet Home”……

精神疾病患者,这个让人有些陌生而敏感的群体,通过正在热播的我国当下医患关系纪录片《人间世2》走向更多社会大众。“208天与他们共度的时光里,我们也不断纠正自己的认知。在今天这个充满爱的日子,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告诉他们:‘红墙’之内不是孤岛,社会对他们也有爱。”在今天举行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人间世2》线下活动中,导演秦博如此说道。

“来了才知道,在医院里看到的场景和民间流传的并不一样。”导演沈茵介绍,“现在我们每个同事都有一件病号服,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床位’。刚来时还有点心理负担,但没几天大家就和患者们‘打成一片了’。他们真的好可爱,也好可怜!”

给沈茵印象最深的是“入院”后的第三天。患者老马跑来站在她面前,咧开嘴憨憨地笑了,沈茵发现,她的两颗门牙不翼而飞。老马说,“我是这个病房的大组长,不要担心,我们都很好的,过段时候治疗好了你就能出院了,不要难过!”说着,老马又笑了,脸上深深的皱纹显示着她的年龄。

沈茵问老马,住院多久了?什么时候回家?老人的笑容渐渐消失了,低着头轻声说,“我的父母亲都去世了,只有一个妹妹是我的监护人,但她有自己的家庭。以前我回家过一次,结果妹妹和妹夫就吵架了。”老马抬起了头,再次露出她标志性的笑容,“可是没关系,我们病房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而且妹妹每个月都来看我。我给你介绍一下病房情况,这里是休息区,这里是卫生间,这里是……”

听着她细致的介绍,沈茵明白了:虽然精神卫生中心外表和其他医院没有太大差异,但这里的患者却像“笼中鸟”,向往蓝天,却无法展翅飞翔。“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来自对精神疾病的恐惧和偏见,而偏见又来源于无知。”精卫中心副院长王振直言,影视剧中夺眼球的加工更是加深了人们的错误看法。长此以往,患者就变成了孤立的群体,医院则变成了一座座孤岛,甚至连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也成了“另类人群”。

不同于躯体性的疾病,精神疾病往往合并了心理问题和行为改变,所以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必须以药物干预—心理疏导—行为干预协同作用。因此,他们需要相较于其他科室更多的医务人员参与治疗和管理,同时康复和治疗周期一般比较长,远超过常见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大多在3周以内的情况。“但精神科的医患关系并非只有管理与被管理,病房也不是只有对患者自由活动的限制、冷冰冰的规则和药物。”王振说,事实上,随着精神疾病学科的发展,患者需要约束的情况已经很少,“我们在治疗的同时,更关注人文内涵。”

精卫中心精神科教授郑瞻培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社会需要更大地接纳精神障碍患者,消除歧视需要大家的努力,同时患者们要自强自信。如今,这一被称为“笼中鸟”的群体,不仅希望大众舆论“污名化”的减少与消除,更需要社会的进一步接纳与包容。精卫中心院长徐一峰说,患者“回不去”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精神卫生机构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在医疗机构与家庭之间,能否有效搭建一个过渡平台呢?

据悉,在我国香港地区,精神疾病患者除急性期住院治疗外,多数时间仍生活在社区中。社区康复服务形式多样、体系完善,为患者进入社区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减少了慢病患者滞留医院的情况。2010年数据显示,全港约有11万高龄人士患有不同种类的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约占30%,轻度精神疾病约占10%。除了医疗机构外,全港有不少于百所积极参与及提供老人服务的非政府机构。

“从医疗机构到回归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患者本身需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其家属也需时间调整状态。”徐一峰建议,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本市是否也可建成与香港类似的日间服务中心等机构,“对于社会功能保留、精神状态稳定,可一定程度履行社会责任的患者,走出医院也有益于其康复。同时,也可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解放出来,为更多有需求的患者服务,实现患者、家庭、医疗机构与社会的共赢局面。”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来源:黄杨子 摄;视频来源:看看新闻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