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52岁崇明阿姨,结婚30载,今年春节终于圆了“年初二回娘家”年俗
分享至:
 (1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茅冠隽 丁沈凯 2019-02-10 16:31
摘要:李红珍每年都要回崇明数次,享受团聚的时光,并为母亲养老送终,让老人没有遗憾地离开。但由于各种琐事牵绊,年初二回娘家的心愿,一直推迟到了2019年春节。

自出生后从未在老家过年的小妹李红珍,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这个春节终于要回到老家崇明过年了。

 

这个消息让李红珍的四姐王玲娣很是兴奋,她专门给小妹夫妇俩收拾了一个房间,准备招待他们住下。李红珍的其他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也没有闲着,蒸糕的蒸糕,做圆子的做圆子,制酒酿的制酒酿,一大家子忙忙碌碌,都想让李红珍过一个最传统的“崇明年”。

 

“那时候日子是真难啊,每当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时,大家总要提起这个最小的妹妹,不知她身在何处,过得还好吗?今年春节总算团聚了!”王玲娣感慨。李红珍出生不久后就由外地养父母抚养,今年春节,结婚30年、已经52岁的李红珍第一次回到崇明庙镇的娘家,等待她的是浓浓的崇明年味和她期待已久的骨肉亲情。

 


分别半个多世纪,骨肉亲人终团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家庭条件困难,崇明许多家庭因无力抚养,被迫遗弃骨肉,这些孩子在被福利院接收后最终由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条件较好的家庭收养。如今,那些被遗弃的孩子大多已年过半百,养父母多已过世,他们寻找亲人的愿望非常强烈。

 

1967年出生的李红珍就是其中之一,在崇明庙镇出生后不久,她就由河南洛阳的养父母抚养。养父母将李红珍视如己出,让她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不幸的是,李红珍10岁时,她的养母过世了。之后养父娶了继母,继母不喜欢李红珍,养父只好忍痛将她送到姑姑家寄养了几年。后来,李红珍姑姑的家庭发生变故,没地方可去的李红珍只能常年住在学校。尽管养父在物质上尽可能地满足着李红珍,但逢年过节阖家团圆之际,却是李红珍最难熬的时间,在冰冷的学校宿舍,她只能默默流泪。

 

“高一那年的大年初一,我父亲(养父)来学校看我,并跟我说了我的身世:‘你是从上海来的,有机会回去找找你的亲生父母吧。’”李红珍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起,她就屡屡给上海福利院写信,但很难查到自己的身世,不得不打消寻亲的念头。从2008年开始,全国各地的上海孤儿开始组织寻亲活动,但凡有活动,李红珍都会积极参加,几年间曾六次往返于上海和洛阳。

 

在洛阳当地,年初二回娘家是一个重要的年俗,可对李红珍来说,养父家是有家不能回,亲生父母又不知身在何处,她从来没有回娘家的体验。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加上特殊的成长经历,让李红珍更加坚定了“寻根”的信念。转机出现在2015年。“以前我都是漫无目的地寻找,直到2015年有位好心人提供了线索,我才知道自己老家在崇明。”李红珍缩小了寻找范围,和崇明寻亲团的四五十个崇明孤儿一同发了几万份传单,包下了酒店开寻亲会。

 

寻亲活动结束后一周,李红珍接到了庙镇人王象军打来的电话。根据出生年月、到上海福利院的时间、血型、身高、眼睛大小等特征,认定李红珍就是他家最小的一个妹妹。随后,经过DNA配对,李红珍与89岁的亲生母亲配对成功。

 

正式认亲那天,一家人抱在一起泣不成声。老母亲拉着女儿的手,老泪纵横:“我盼着你回来,天天想,日日想!”这是一个有6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李红珍有四个姐姐,一个哥哥。她说,终于找到了被家人宠爱的感觉。

 

随后几年,李红珍每年都要回崇明数次,享受团聚的时光,并为母亲养老送终,让老人没有遗憾地离开。但由于各种琐事牵绊,年初二回娘家的心愿,一直推迟到了2019年春节。

李红珍和丈夫在崇明合影

 


“要把雪片和亲情一起带回家”

 

王玲娣比李红珍大5岁。2015年,当王玲娣看到李红珍照片时,一眼就认出这个就是她们的小妹:“都不用做什么鉴定,我就知道肯定是了,瞧瞧,和三姐长得最像,简直一模一样!”此后,兄妹六人走动频繁,李红珍女儿结婚时,全家人还一同去了洛阳。“看到妹妹在洛阳生活得很好,儿子和女儿都特别有出息,我们也替她高兴。”

李红珍(左二)与四个姐姐在一起

 

今年大年初一,李红珍夫妇踏上了回娘家的旅程。出发前,李红珍去做了头发,还纠结于到底穿哪件衣服、哪双新鞋。“丈夫开玩笑地对我说,年轻时也没见我这么爱美。其实在我心里,‘回娘家’是一件极具仪式感的事情。”李红珍说,她终于可以在微信朋友圈里向朋友们宣布自己“回娘家”了:简单的三个字,对她来说重若千斤。

 

大年初二,一家人热热闹闹地把李红珍夫妻接回了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给妹妹讲崇明的年俗:崇明糕是年前就蒸好的,新年要吃,吃不完还可以在油里炸一下,又脆又香;豆沙馅、芝麻馅和萝卜馅的圆子也是必定要吃的……吃完这家吃这家,从年初二到年初十,李红珍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李红珍不会说普通话,姐姐们讲的“崇明普通话”也有些别扭,刚相认时双方交流起来有些困难,时常闹出误会。但王玲娣说,现在她们已经能够无障碍交流了。“我们一直在教妹妹崇明话,河南话我们也能听懂了——‘中’,就是可以的意思。”

 

姐姐们听懂了河南话,李红珍也成了一个“地道”的崇明人。“果子滚蛋”是崇明人招待亲朋的最高礼仪:鸡蛋放在水里煮熟后去壳待用,锅里煮了红枣汤,看火候到了,就将剥好的鸡蛋放入红枣汤里加红糖再煮。李红珍来一次吃一次,慢慢地也会做了。“在洛阳家里有朋友来,我也给他们做‘果子滚蛋’,并告诉他们,我们娘家都是这么招待客人的!”还有崇明清水蟹,第一次吃时,李红珍不会吃,可吃了几次,她就渐渐爱上了这种家乡的味道。

 

吃完团圆饭,老姐妹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聊聊家长里短,再忆苦思甜回忆过去的艰难岁月,一家人还照了一张团圆照,李红珍的幸福满满地写在脸上。春节期间,崇明飘起了大雪,王玲娣开玩笑地说,是妹妹把北方的大雪带到了崇明。“洛阳没下雪,我要把雪片和亲情一起带回家!”李红珍笑着说。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