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村里村外 | 85后姑娘接棒南上海最大鸽棚年入数百万,不善言辞却精通“鸟语”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2019-02-03 06:26
摘要:刚刚过去的2018年,鸽厂里喜事连连。

【小编说】

这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了乡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村里村外,风景不同,体验也不一样。他们带来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又收获了什么……近期,记者走近活跃在沪郊各地的年轻人,倾听他们的心得、建议和困惑,听他们讲讲“村里这几年”的故事——

 

如果有那么一类人极不善言辞,那唐春红定是其中一个。与她的谈话在“问十句答一句”的情境下进行了一个小时,在场的人几乎都要“急死了”。可当她换上工作服钻进了鸽棚,人们仿佛看到了她语言天赋的真正所在——与鸽子“对话”。

 

2019年,85后上海姑娘唐春红,带着养鸽专业户的身份和年入数百万的身家,进入她的32岁。

 


反向人生

 

十年前,从华东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唐春红没有去人才市场兜兜转转,而是收起学位证,回到家乡奉贤金汇镇农村,接棒了父母辛苦经营的欣荣大皇鸽养殖专业合作社。

 

这是上海为数不多的鸽厂之一,也是上海唯一一家以鸽蛋经营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十数个灰色鸽棚里,养着十几万对鸽子,在南部各郊区中,规模堪称最大。

 

那一年,是唐春红人生的转折。身边几乎所有的小伙伴都削尖了脑袋往市区的公司、政府单位跑,她是唯一回村就业的那个。很多人说,唐春红坐拥这么大的鸽厂,起手就是“赢家”。但人们忽略了,对一个长在大城市里的女孩,突然要整天和一群不通人言的动物打交道,要付出什么。那一年,横亘在大多数毕业生眼前的第一道坎是如何适应社会,学会和人打交道,可唐春红却从学着和那些鸽子做朋友开始,开启了“反向人生”。

 

“其实在我还没有鸽笼一半高的时候,就开始帮着家里的大人喂鸽子。”唐春红说,当时只觉得有趣,就是招逗一只小猫小狗一样。可第一次意识到“这些鸽子以后全是我的”时,唐春红一瞬间觉得鸽子“不可爱了”,“要养,要防止生病,还要不断增加产量。”这是个严肃的事,而不是好玩的事。

 

“鸽子是通人性的。”唐春红说,可越是这样越难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群乳鸽,生长到4、5个月时,要被放进大型散养鸽笼里自然配对,“像人一样,看对眼的,才能在一起生活”。饲养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把产生“情愫”的一对对鸽子拿出来分别圈养。落单的,则还要慢慢培养感情。

唐春红学做的第一件事,是理解鸽子的“语言”,做一个称职的“红娘”。它们喜欢谁?和谁在一起更快乐?倘若一对鸽子,公鸽去世了,母鸽甚至会不吃不喝。如果随意丢进去一只新的,它们也许会打得头破血流。怎么为它重觅良伴?

 

整整一年,唐春红几乎是没出过鸽棚的。“就是上午打扫、喂食、捡蛋,下午加料、整理,循环往复。”有空余时间,则盯着鸽子观察。它们日常在做什么?什么时候会下蛋?什么时候又跑去孵蛋?再后来,看它们打什么疫苗?什么时间打更好?什么环境更易于下蛋?怎样的鸽子蛋产量更高?唐春红开始带着思考和问题观察。

 

唐春红的“不善言辞”就是从那时落下的“病根”。“几乎每天只和鸽子‘对话’,不出去见人。”一年中,她没买过新衣服,也没和人多说过几句话,周围人私底下议论她“大学毕业竟然回来喂鸽子”,她也装听不见。偶尔赴老同学的约,“发现人家聊的自己都听不懂,眼界明显跟不上”。看别人打扮精致,自己却只需每天套一件土灰色的工作服,“也会感到一丝失落”。

 


新“伴侣”关系

 

接手鸽厂的头几年,唐春红“挺顺的”。按照父辈留下来的常规操作方法,平均一对鸽子年产可达45颗左右。10万对就是450万颗,刨掉成本,鸽厂一年的收益也有上百万。

 

第一次遭遇“禽流感”,让唐春红意识到危机。“蛋卖不出去了,只能留种。”“留种”就是暂时把鸽子养起来,对于以鸽蛋经营为主的合作社,意味着只有开支却没有收成。唐春红开始想别的办法,“最好能让鸽子多下蛋,把风险‘冲掉’。”头几年整日“混迹鸽子圈”的经历,在这时派上了用场。

 

唐春红发现,鸽子虽是忠贞的鸟儿,一旦选定自己的另一半,便会从一而终。“但它们的伙伴却未必是异性,也可以是同性,是‘闺蜜’。”在鸽群配对时,唐春红有意识地尝试让母鸽子同笼,将其中两两经常挨在一起或表示友好、不打斗的母鸽筛选出来按对养殖。没成想,“闺蜜”们不仅同样可以在成功配对后8到10天内开始产蛋,且月产鸽蛋数量从原先的4枚左右增加到8枚,翻了一番。

 

这样的发现,让唐春红一家感到兴奋。老饲养员唐父第一时间找到奉贤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奉贤区奉城镇畜牧兽医站,针对蛋鸽双母配对养殖技术进行专业实验,逐步突破了母鸽强制配对、日粮营养配比等具体问题,让“闺蜜”关系的鸽子同笼孵蛋成为稳定技术。

如今,唐春红鸽厂的10万个鸽笼,绝大部分住着一对对鸽子“闺蜜”。在成本稳定的基础上,鸽厂实现了收益高速增长。“年入几百万是没问题的。”唐春红说。

 


“鸽界”幸事

 

刚刚过去的2018年,鸽厂里喜事连连。先是几十座鸽棚经过相关部门认定为合规农用设施,免去被拆除风险。年底,奉贤区不少化妆品企业还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与唐春红进行合作,提取鸽子蛋清作为化妆品功能性原料。唐春红深感不能再守着“饲养员”这个单一标签,要让养鸽子变成一件富有科技含量的事,把“饲养员”变成“技术员”。

通过奉贤区农委的牵线搭桥,唐春红结识了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教授、动物科学系主任孟和。针对乳鸽人工智能哺育技术研究,双方一拍即合。每周,孟教授会带队伍到唐春红的鸽厂采集样本,对不同生长周期的鸽子进行解剖,观测鸽乳中营养成分的变化,为优化鸽子的哺育方式提供数据参考。

 

此外,双方还有其他探索。譬如构建数据化管理系统,研发从喂料、清粪到捡蛋一体化的智能机器人。目前,一套高科技含量的自动系统已在唐父创办于江苏的一家鸽厂率先使用,不仅大大提高工人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商品蛋鸽的饲养密度。

 

唐春红盘算着,今年还想做成一笔和化妆品企业的买卖,打破鸽蛋长期以来只作为食品出售的营销路径。

 

“鸽蛋含有优质的蛋白质、磷脂、铁、钙、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有改善皮肤细胞活性、皮肤中弹力纤维性、增加颜面部红润的功能。如果能通过技术提取,提升有效成分利用率,也是真正让鸽子蛋物尽其用。”唐春红说。而她自己,也为了成就鸽子的“幸事”,逐步学着克服“人际社交”的难关,走出鸽棚,面对更广的世界。

栏目主编:黄勇娣
题图:85后姑娘唐春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