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网红教师”?别高看,更别小看
分享至:
 (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翰露 2016-04-01 19:56
摘要:旧的秩序迟早会面临更替,关键是,新的秩序又该如何建立起来?

 

这个周末,我们来谈谈火了一周的“网红教师”。

 

单看数字是有点刺激,一般教师每月几千元,这个年轻的物理老师,每月“二十八万”。

 

像这种事情,总会有人不服气要问句,凭什么?在观见作者看来,完全是多此一问。

 

 

超额收入

 

撇开可能存在的“炒作”等问题,这位年轻的“网红教师”王羽,无论以这样的办法挣多少钱,并不违法,也合乎合情理情。

 

“二十八万”是这样来的:单节课单人收费9元,王羽时薪最高可达25000元,这意味有超过3000名学生同时在线听他的课程;月收入28万元,这意味着每月要上10节以上的“三千人大课”,平均每周2—3节。

 

收入高吗?高的,但算下来完全合理。负担重吗?重的,但似乎与普通教师相比也没有到离谱的地步。唯有一个数字才真正让人惊讶:三千人。

 

是什么让一名教师可以同时给三千人上课?答案很简单:互联网。传统时代,新东方的罗永浩们名气再大,一堂课最多也就一两百人了。三千人,就算有这么大场地,也很难去组织运营。但互联网就做得到。

 

目前少有舆论顾及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兴起与壮大。实际上,这类平台是堪与视频直播网站相比的大生意,而且是真正的“刚需”,是每个家长都有可能追着赶着要付费使用的“特刚需”。

 

“我是比较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个人,所以喜欢去尝试线上授课。但周围仍有很多坚持线下教学的老师。”这是王羽在接受采访时候说的很有意味的一段话。

 

传播学有一种“创新扩散”的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新事物,在人群中的扩散方式都呈相似的节奏。最开始是一批“尝鲜者”,接着是“跟进者”,接下来才到大众普遍接受,自然最后还有一些“宁死不从”的守旧者。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率先发现机会、敢于尝试的“尝鲜者”,往往最有可能因此致富。因此,说实在的,“网红教师”的收入跟他们的付出的确未必相衬。但他们就像最早发财的那批生意人、那些淘宝卖家一样,挣的是率先进入“创新扩散”过程的“超额收入”

 

也不难想象,会有不少人“跟进”王羽,也去当“网红教师”。不过很遗憾,排除个人能力资质,要像王羽这样“月入二十八万”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而等到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并且尝试这一赚钱的途径,别说月入二十八万了,一般人只能沦为“炮灰”,最多是算在业余时间挣点零花钱吧。

 

“超额收入”不可能永远存在

 

 

社会资源

 

“创新扩散”的根源当然是“创新”。那么,在线教育平台创的究竟是什么新?一样的老师,一样的教材,为何平白无故就创造出那么多利润?

 

答案说来也简单,就是对“社会资源的重新组织”,或者说,“以更高效的方式组织原有的社会资源”

 

这件事,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浪潮中,各个行业都在做。对,就是“互联网+”嘛。打车有打车软件,有互联网专车平台;医疗有挂号神器,有在线医生;卖东西有电商,收钱有支付软件。从结果看,这些事情不论你愿不愿意,都早已改变了多数人的生活。

 

在被互联网席卷之前,无论是金融、交通,还是目前饱受争议的医疗,资源都是各据山头、壁垒森严的,某种程度上在依赖政府特许经营和准入管制而运行。因为有管制,原有的资源组织方式不会受到外界挑战,低工资也好,低效能也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以较为平稳的方式运行。

 

而当互联网以“收入”为突破口打破了这种管制后,原有的组织方式笨重低效的一面很快暴露出来。这也就是几年前就开始轮番火热的那些话题的根本动因——“实体商业将死”、“银行围剿余额宝”、“谁来管管打车软件”、“禁止医生用APP加号”等等,莫不如是。

 

教育还跟交通、医疗不一样,教育的边际成本特别低。一辆出租车最多坐四个人,多一个坐不下了;每个病人的症状都不相同,医生多半也只能一对一地看。唯有上课,三千人与十人可能是有差别,但与一百人的差别就不大了;以后就算有三万人来听王羽的课,大家的感受也不会差很多,最多王羽要请几个助理来回答课后问题。

 

说轻点儿,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冲击下面临严峻挑战;说重点儿,行业本质不会变,只是原有的组织方式在互联网冲击下,显得不堪一击

 

多说一句,教育界的“互联网+”格外有意义。很多人都听过免费的“大学公开课”,但相比之下,观见作者更愿意见到脚踏实地的“收费”。就像王羽说的,许多家长出不起几十元一小时的补课费;而外地家长也没有可能请到北京上海的名师给孩子补习。有商机,才会有新的组织方式;有新的组织方式,才会带来新的可能。

 

 

新的秩序

 

要说现在关于“对普通教师是否公平”的讨论完全没有意义,那也不对。新的组织方式作为新生事物,有发展过程,也会走弯路,问题多少总是有的。

 

新旧双轨并行下的公平问题,当然必须正视。同样资质的教师,在体制内拿数千元工资,在平台上拿“二十八万”,说不动摇军心是不可能的。理想情况是网红教师们的超额收入随着参与者日益增多而下降,体制内教师的价值也能在新的组织方式下得到更公正的体现。

 

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现实存在的不公平,将对原有的“稳定”形成巨大冲击。就像打车软件、医疗软件所做的那样,一段时期内,行业会显得比原来更糟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则是出自教育行业的固有特性。边际成本低,更有利于大型企业;跨越了时空限制、能在全国形成统一市场的互联网,更将放大这种效应。把教师看作是一家“企业”,未来,越是“大企业”,越是“明星教师”,收入越会成倍提高。可以想象的是,一名明星教师的讲课收入,可能将是数十名甚至数百名普通教师之和。

 

这会带来什么结果?跟如今成熟了的淘宝卖家一样,也许一名明星教师可以养活几十人的团队,彼此竞争、卖力推销,不仅运营成本将越来越高,更有可能“本末倒置”。

 

问题很简单,教师这个职业,真的可以被类比作“企业”吗?

 

前一个问题属新旧之争,后一个问题更像是未来图景。明眼人都看得出,眼下的“公平问题”总有一天会解决,但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头。这与互联网专车平台的发展何其相似——旧的秩序迟早面临更替,但新的秩序应当如何建立?利益格局将重新分配,但作为公共事业,旧体系始终勉力维持的“公平兼顾”,新体系又将如何取舍?

 

别高看了“网红教师”,“二十八万”更多体现的是新的社会资源组织方式对旧有方式的冲击,短暂的超额收入理应属于敢于尝试的人。

 

也别小看了“网红教师”,迎面而来的将是另一场互联网冲击,新的秩序正等待有识之士去建立

 

题图来源:东方IC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朱珉迕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