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为什么是浦东?浦东做对了什么?读懂浦东开发开放,读懂中国改革开放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8-12-16 16:00
摘要:浦东在实践探索中,为中国改革开放贡献出了属于浦东的智慧。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浦东的历史自此掀开了新的一页。28年来,浦东大大地跨越了历史,经济与社会实现了高速增长,似乎“罗马”一天建成了。但要问浦东为何能梦想成真,可能我们自己都“不识庐山真面目”。12月15日下午,学习读书会邀请《浦东时报》原副主编、《浦东开发》杂志原主编、《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作者谢国平,一位长期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历史的记者,分享他的解读。

 

为什么是浦东?

 

今天的浦东,面积占全市1/5,常住人口占全市1/4,GDP占全市1/3,进出口总额占全市2/3。浦东是研究中国经济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典型的案例和观察的窗口之一。只有读懂浦东开发开放,才能读懂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提到浦东,必须把目光先投向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当时的上海患上了严重的“城市病”,上海应该向何处去?谢国平用这个问题引出浦东开发的缘起。

 

当时深圳特区的建立,启示上海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关于此,曾经有过四种方案,分别是“西扩”“北上”“南下”“东进”。直到1988年4月24日,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提到了“开发浦东”:浦东是上海未来的希望,那边要建设一个“新上海”,以减轻“老上海”的压力。同时,考虑到当时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复杂情况,在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的关心下,开发开放浦东这一地方的振兴愿望迅速上升为国家战略。

 

浦东做对了什么?

 

谢国平认为,浦东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这些特色和创举。首先,在开发之初,浦东就确立了指导思想——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浦东的崛起也标志着上海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后卫”变成“前锋”,驱动整个上海进入中国经济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浦东不叫“特区”而叫“新区”?这也是一个创举。浦东开发开放事关整个上海乃至长江流域和全国的发展。不把浦东搞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要解决浦西的城市功能重塑问题;不单纯搞工业,而是把上海整体经济中较适合浦东发展的一些功能放在浦东。上海浦东新区树立样板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十余个“新区”。

 

浦东开发过程的很多发展理念非常先进,比如当时浦东提出“不搞经济技术开发区,搞功能开发区”;要在率先发展第三产业,服务长三角上有所突破;不满足单项改革,试点综合配套改革,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确立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发挥传统优势,金融先行,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更新思路,由西向东,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高层次的开放倒逼改革;浦东开发不仅是经济的开发,而且是社会的开发,是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世界上最发达地区为参照系和标杆,开发中不仅吸纳世界的资金技术,更注意吸纳世界的智慧;一流党建带动一流开发,强调开发建设与勤政廉政同步进行,明确廉政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浦东在实践探索中,为中国改革开放贡献出了属于浦东的智慧。

 

“学习读书会”由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广局)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SMG、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特别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浦东图书馆、东方财经·浦东频道承办,邀请当代知名学者、作家,围绕解读新时代、溯源上海党的诞生地、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浦东开发开放等多方面的议题,每两周一次展开读书交流活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内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