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对话丨王义明:10次进藏,行程12万公里,用81条“幡”呼吁停止攀登珠峰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8-12-16 15:56
摘要:比征服更难的,是知止、敬畏与反思。

每次进藏,艺术家王义明总在随风飘动的五彩经幡前驻足良久。这些垂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以及道路旁的风幡,寄托着藏族人民的美好祈愿。后来,《幡》成为他发起的一项公共艺术行动的主题。

《幡》

近几年,王义明一直处于某种急剧的转型当中。先前,他作为一名画家,深入边远地区,寻找远方的意义。仿佛命中注定 一般,他发现自己与西藏及喜马拉雅山有种某种无法言说的缘分,于是把写生作为契机,每年夏天深入藏区,把高原缺氧的急迫感变成一种发自身体的内在反思。至此,写生变成了一种转山,一种程式,一种在日复一日的行动中所发现的生命价值。

 

拖着成捆的画布,成桶的颜料,王义明10次进藏,行程12万公里,3次抵达珠峰营地,现场创作了超358件作品。在行进过程中,他开始发现对西藏的想象,开始从具象的蓝天、白云、草地、寺庙、藏族服饰,转变为某种抽象的艺术感受。站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他开始感受到必须有所行动。

 

“‘人定胜天’是一种狂妄,人不必非要亲身抵达作为地理极限的珠峰,才能汲取它象征与精神的力量。”王义明说,“比征服更难的,是知止、敬畏与反思。”珠穆朗玛峰给予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同时他还看到了人类带给珠峰的伤痕,那些为攀登珠峰而留下的垃圾,那些意图征服珠峰,却不幸葬身,仅留下冰封冻结的尸体的探险家。他希望用艺术集聚力量保护珠峰。这时候,“幡”这个字跳了出来。

 

2016年,王义明发起了一个长达三年的艺术行动项目,即“幡——珍爱珠峰 敬畏自然·王义明公共艺术行动”,旨在呼吁停止攀登珠峰,邀请更多艺术家参与募集资金清运垃圾,传递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从那时起,他开始以《幡》为主题,计划创作81幅抽象绘画作品,每张画布宽3.2米,长15米。他把画面尽可能地拉长,然后把画幅悬挂起来,变成一道又一道的五彩幡。丰富的色层、躁动的笔触和多变的造型,让绘画本身成为敬畏自然的一种行动。

 

《幡》现已完成70余幅,百位艺术家先后参与。目前,以《幡》为主题的展览先后在上海、广州、珠海等地亮相,王义明将之视为一场公共艺术行动,意图唤起更多人对珠峰、对大自然的关注。

 

明年年初,81条《幡》将全部完成。王义明计划在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将81条幡呈现于珠峰脚下老定日县的草场上,致献珠穆朗玛峰。“或是用81条牦牛拖动起来;或是铺成一条彩色的道路,1000多米;或是一字摆开,组成一个巨大的画面。”他说。这将是一张属于大自然的画布。

 

对话王义明

艺术家王义明

上观新闻:您的《幡》系列创作始于何时?是什么契机引发这项公共艺术行动?

王义明:我近年来连续不断地去西藏画画、写生,面对大山大水,有了某种画更大画的冲动,想通过艺术的形式为西藏做点什么。作为世界最高峰,珠峰有着难以企及的象征意义,代表某种高度、精神的东西。大概从2015年起有这个想法,一路酝酿,2016年真正开始实施。最早在珠峰大本营,我们想到的主题是“哈达”,后来一路创作,一路思考,就把“哈达”的概念转变成“幡”。因为哈达是献给人类的,但我们的创作想献给大自然,表达对大自然的敬意。西藏五彩幡随处可见,在树的旁边、山的旁边、湖的旁边,与我们想表达的大自然的主题相契合。

 

上观新闻:10次进藏,3次抵达珠峰营地,西藏、珠峰带给您什么样的印象?这些所见所闻如何触动您?

王义明:我第一次站在珠峰脚下时,写了篇小小的日记。如果你没去过珠峰,你会想到的是风雪、险峻,但真正站在下面,只是觉得阳光明媚,很漂亮,是座很亲切的小雪山。这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吗?高,反而不是它展现给你的东西,因为你站的地方已经很高了。这是蛮触动我的一个点。

我前前后后去了10次西藏:第一次去是1987年,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满脑子的西藏印象,都是奇异的风光,蓝天、白云、草地、雪山、牦牛、寺庙、宗教,还有藏族的服饰。西藏给我们一种比较具象的东西,它在客观世界拥有的东西就已经很吸引人了。去的次数多了后,你会发现,客观的具象的东西,会抽离成某种主观的感受。绘画或创作时,你不会满足于用一个具体的物象来代替它,你会从中游离出来,这是一种主观的游离。这也是我选择用抽象艺术来表现《幡》的原因。

 

 

上观新闻:《幡》所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王义明:巍巍珠峰,是无数人心向往之的圣地。自1953年人类首次登顶珠峰以来,已有四千余人成功攀登珠峰,如今每年到访珠峰大本营的更是逾十万人,留下大量难以清理的垃圾、粪便还有数百具探险家的尸体。登山者、游客给环境带来很大的负担。在我看来,第一个登顶珠峰是壮举,但这样象征性的事件并不需要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不需要络绎不绝的人去登顶。“人定胜天”或许是一种狂妄,一个人的坚韧与勇气不必非要体现在征服珠峰上。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呼吁大家停止攀登珠峰,引起大家对珠峰环境保护的重视,还珠峰以圣洁清静。同时,也希望为珠峰保护筹集环保资金,把这项公共艺术转变为环保主题的行动。

 

上观新闻:目前这个创作项目完成得怎么样?

王义明:计划创作81条幡,每条宽3.2米,长15米,完成后重量会达到40公斤。目前已经完成了70余幅,大部分由我自己完成,小部分也邀请艺术家或特殊学校的儿童、非专业人士等共同来创作。他们画一笔、画一片,都是参与。目前,以《幡》命名的展览已先后在上海、珠海、广州展出。在今年的上海艺博会,也有7组共14条幡亮相。我希望把这项行动推向社会,引起更多人关注。

 

上观新闻:全部创作完成后,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示?

王义明:明年年初,81条可以全部完成。预计在明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老定日县的一个很大的草场上展出。

面朝珠峰,致敬自然。关于展示计划,目前也有很多设想。81条幡可以由81头牦牛拖动起来,场面会很壮观;或者铺成一条彩色的路,前后连起来将近有1.3公里长;也可以一字摆开,组成15米宽、250多米长的一个很大的画面;或者摆成其他更有意义的图形。总而言之,身为艺术家,我们用艺术的方式关注社会问题,以期推动社会进步。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朱瓅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