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想去农村盘几幢山间老宅开民宿,可土地问题搞不懂?看看浙江的“点状供地”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孔令君 张哲萍 2018-12-14 18:51
摘要:“房在园中、园在林中,林在山中、人在画中”是怎么做到的?

近几年,浙江湖州德清县的裸心堡,在沪杭等地的小资白领中赫赫有名,不仅是德清,安吉、桐庐等地乡村中点缀着的不同档次的民宿与各类文旅项目。懂行的人会关心土地问题,比如裸心堡,总面积约450亩,但实际建设用地仅15亩,怎么建呢?为了减少开挖,停车场依山而建、阶梯布局;半山腰的改造民房,大部分是利用空闲农房和农用地流转,不占用一分耕地;生态用地采用租赁方式。如此一个节约用地指标的裸心堡,给德清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拉动的投资达2.5亿元,还加快了山区就地城镇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形成“房在园中、园在林中,林在山中、人在画中”的生态休闲人居环境。

 

当年,裸心堡还只是浙江省“坡地村镇”的试点项目之一,操作起来还有点“抖豁豁”,但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探索。好消息是,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已于2018年8月1日正式施行,最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对于“点状供地”的支持。“点状供地”通俗而言,是建设用地的布局应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间距适宜,建多少供多少,投资建设方可以“抠”出一块真正需要的用地,然后利用租赁等方式获取周边的生态保留地。如此一来,投资建设方可以“大大方方”地充分依托山林自然风景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而不必私下与村集体和村民“做交易”。

 

浙江一些地方尤其是多山的县市,已有了不少经验——避开耕地,限制基础设施范围,禁止大开大挖,巧借山水,才能做到在建设用地之外,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片林,把“树梢上的别墅”和山间的各种老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在湖州长兴县,龙山街道邀请专家设计团队,依照村庄原始风貌和地域特色进行规划设计,对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土地,采用分散划块、点状分布形式供地。引进的“绿野仙踪”乡村旅游项目地块总面积308亩,通过“点状“供地模式,仅占用指标21.4亩,如今已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旅游收入1600万元。原来几乎无事可干的农妇成了服务员,山上的叶子变成手里的票子。湖州安吉县去年就调整了相关的不动产权证书,对点状供地整合而成的项目,明确要求不能随意分割转让,以保障其整体使用功能的完整性。曾几何时,一些利用山地、林地、坡地的文旅项目,涉及到宗地不动产登记证书少则十几本,多则70余本,因证书过多而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今,系统集成发证,一证多地的做法也已被明确。

 

截至9月,浙江省3年来的“坡地村镇”试点工作,累计节约建设用地指标20655亩,预期项目亩均投资将达到900多万元。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保护了生态环境与耕地,又缓解了耕地占补平衡压力;既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又保障项目开发经营,拉动社会资本下乡,“大山深处有人家”成了一道风景。国土资源领域的专家告诉记者,未来还要改进的方面是,可将文旅项目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落实给业主,减少了政府投资负担,也能调动业主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另外,可充分利用地缘热泵等技术,减少排放,集中污水回收处理。

 

浙江毕竟是人多地少之处,后备耕地资源相对不足,但山地特别是低丘缓坡资源较为丰富,因此“依山就势、点状布局、垂直开发”在各地兴起。在苏沪皖等地,浙江“点状供地”的探索能否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复制、推广,实现“保耕地、护生态、促发展”,让乡村振兴有更多的政策支撑,值得考量。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浙江省安吉县统里村一位村民创办的民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