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青海玉树震后8年,他们过得好吗?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凌君 2018-12-12 15:25
摘要:玉树的重建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当地人们的思想观念带了巨大的改变。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两千多人遇难,州政府所在地结古镇90%的民房倒塌。震后八年,玉树在废墟上重生,这座城市在变化中有勃勃生机。记者在玉树看到,干净的街道,路上行人和来往的车辆不少,街边手机城循环地播放着促销的广告,路边的小吃摊前聚起了排队的人群,城市无线网络随处可连。“当年玉树灾后重建的口号是‘苦干三年,超越二十年’,但如今回头看, 灾后重建对玉树而言远不止跨越二十年的发展这么简单。”玉树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久扎西说。八年间,玉树的城市建设经历了巨大的发展,玉树人的生活和观念也经历了跨越式的改变。

 

生活变了:再不烧牛粪点炉子

 

据了解,玉树灾后重建城镇住房是关键,新玉树将城市建设用地的44.5%划归为居住用地,共安置居民13701户。久扎西向记者介绍:“灾前玉树的房屋建构大多都是土木结构,框架结构少之又少,全市只有三条主要街道,有的地方摩托车通行都有难度,居住条件很差。灾后重建后道路变宽不少,老百姓的居住条件达到了国家要求,通水、通电、通路、给排水也都得到了满足,因此灾后重建的成果跨越度非常大。”

 

刚开始,很多牧民对于新楼房的接受度并不高,大规模集中供暖和垃圾处理更是见所未见。玉树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土丁青梅说:“灾前牧民大多是散居,几乎都是独门独院。城里楼房刚开始建造时,都觉得没人住,经过了多方努力,情况才有所改观。”

 

今年53岁的尕玛文索就是在重建结束后搬家的,他对新居最大的印象就是“暖和”。在尕玛文索的家中,摆满了藏族特色的家具和装饰品,尤其是各种花朵盆栽占据了整个阳台。“新房子的冬天和夏天一样暖和,花可以继续长,什么植物都可以养。”他说。

 

曾经,居民冬天在家中取暖全靠烧牛粪点炉子,现在,玉树的新房供暖模式都由“烧炉子”改为了通暖气。玉树市政管理中心尼达才仁介绍,现在在楼房里享受供暖的居民达到了7000户以上,从前大概只有100户。

 

震后8年,越来越多的玉树居民从牧区生活向城市生活转变,县城的人口也由震前的10万提升到现在的13万左右。尼达才仁说:“刚开始重建的时候,很多排水设施和供暖设施老百姓根本就不用,现在老百姓适应了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不再使用牛粪作燃料,对缴纳暖气费等开始有了意识,随处倒垃圾现象也开始改善。”土丁青梅则感慨:“现在的房屋已经有些供不应求,县城的房价涨到每平方米1万多元了。”

 

观念变了:读书创业成了风气

 

玉树的重建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当地人们的思想观念带了巨大的改变,土生土长的玉树人昂格便对此印象深刻。昂格是玉树州原人大常委会主任,他1974年毕业参加工作到2002年退休,28年的时间都献给了玉树的建设。在昂格看来,玉树这些年来的变化,尤其是震后重建以来所发生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尤其是当地人观念上的转变。比如,以前牧民们不太重视子女的教育,一些孩子长到八岁左右就去放牛羊,不上学了。现在,牧民们不仅主动送孩子上学,一些偏远地区的牧民为了孩子能上好的学校,愿意舍弃牧区的生活搬到城里租房子打工陪孩子读书。“此外,城里人基本都能说普通话,以前根本不敢想象。”昂格补充道。

 

很多玉树人都是当年地震的亲历者,牧民永周卓玛便是其中之一。“地震那天,周围一片废墟,与外界中断了联系,当时真的特别绝望。但后来,看到天上直升机飞过,就知道国家没有忘记我们,瞬间眼泪就流下来了。”她说,卓玛一家很感恩现在的生活,在新的小区里,她家换购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楼房,生活设施很完善,酥油花和藏族铜锅等点缀也彰显出房屋主人别具一格的品味。

 

家中的阳台被卓玛开辟出来,专门放置了缝纫机和手工品的制作工具。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下,原来失业的卓玛做起了自己爱好的手工活,缝制藏族民族特色的提包和手链,和小姐妹们一起创业--她组建了手工艺品小团队,一年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她的“卓玛雅”品牌的手包不仅在当地畅销,还卖到了北京,“绝大多数的包包和饰品都是从网络上销售的。”卓玛说。卓玛对未来充满憧憬,她期待能有一间自己的厂房,能更多地带动当地群众的就业,也期待将“卓玛雅”的品牌打造地更为闪亮。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2017年9月21日,航拍的玉树城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