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走进江南园林之前,应该先做这些功课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庄若江 2018-12-11 13:30
摘要:“家即园林,园林即家”,园林中的诗意生活,是江南文人士族阶层的生活梦想与江南地域文化审美结合的产物,折射出古人天人合一的处世观念,也展现了城市人渴望远超尘俗、放情山水的心灵诉求。

1751年,已登帝位16年的乾隆效法祖父康熙开始了首巡江南之旅。和康熙一样,他决意要去惠山去看看祖父青睐的寄畅园。龙船停在了通往惠山的河口,在随驾官员陪同下,乾隆换乘一条精致小船,沿惠山浜向寄畅园方向驶去。

 

这座寄畅园,乃康乾二帝多次造访之地,“寄畅”之名亦康熙所题赐。该园初名“凤谷行窝”,又名“秦园”,是秦少游第十七代孙、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所建私园,与南京瞻园,苏州拙政园、留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移步园内,首映眼帘的是左壁上两幅绿意环绕的石匾:“山色溪光”乃康熙所题,赞山明水秀之园景,乾隆御笔“玉戛金枞”则表现耳闻之园声,二帝所题各有千秋。

 

寄畅园幽雅精致,构思巧妙。黄石叠山,掘土为池,环绕“锦汇漪”那一池碧水,建有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清御廊等亭台廊榭,探入碧波之中的知鱼槛,方亭翼然,乃寄畅园令人瞩目景物焦点。从惠山淙淙流泻而出的“二泉”水,被巧妙引入园内曲曲折折的沟涧,一路潺潺有声,故得了“八音涧”的美名。与苏州那些城市园林不同,寄畅园的类型是山麓别墅型园林,既有江南园林曲屈宛转、布局精妙、注重空间变化之特色,又巧借山势,融和自然,格调古朴而清旷。参天古木,婆娑竹影,高台曲池,美石嘉树,迷花醉月,共同营造了沉静雅致、清幽宜人的诗化境界。而独一无二的借山、揽月、引水之法,使园外的山月与园内景物气韵相承,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可谓“虽由人做,宛若天开”。

 

后来,乾隆每次巡游江南和康熙一样都必定驻跸惠山寄畅园。第六次南下时,他还特地在临幸地菜单中用朱笔钦点了寄畅园。这一次同至的还有宫廷画师,为的是将寄畅园临摹为图,带回京师。再后来,在京城万寿山下的颐和园依样建了一座园林,名“惠山园”,后改名“谐趣园”。

 

寄畅园,只是无数江南园林中的一座,苏州园林更是半分天下。这座被称为“中世纪最好的东方城市标本”的城市,有着最密集的私家园林,“园林之城”名不虚传。宋代的沧浪亭、网狮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都堪称古典园林的精品。这些园林每一座都造化神妙,小中见大,移步换景,变化无穷。这些精致的江南园林,叠山理水、植树栽花,亭台楼阁、秀池曲桥,奇石漏窗、楹联碑帖,无不浸润着江南文人墨客的雅趣,更寄寓了唐诗宋词的诗化意境,方寸天地之间,独运的匠心中,不仅融入了人生哲学处世智慧,更潜隐了淡泊心志与隐逸情怀。

寄畅园秋色

 

走进这些园林之前,最好先做一些功课,比如翻阅一些园林历史,了解一点园主更替、人事浮沉、古园出典,再熟读几首吟咏嘉园的古诗楹联,粗通一点水墨书画,知道一些曾经的浪漫传奇,如果可能,最好读一下明末造园巨匠计成的《冶园》懂一点园林审美,这样才可以淡定地走进园林,去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建于宋代的沧浪亭,是苏州城里岁数最大的园林,斑驳中透出古远气息。那年,因支持范仲淹庆历新政改革而遭罢职的苏舜钦,偶然经过这里,虽一片荒芜,却水色清碧、草木郁然、生机勃然。苏舜钦遂以四万钱买下这方宝地,一番植树栽花、叠山造水之后,这片荒地很快就变得无比旖旎。欧阳修曾调侃赠诗曰:“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几百年之后,江苏巡抚梁章钜在修复沧浪亭时,倏忽记起苏舜钦《过苏州》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的诗句,他将欧阳修和苏舜钦的诗各取一句,合成一幅绝配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天气晴好时,苏舜钦轻舟便服,美景下酒,歌声佐餐,寄情山水,生活如游鱼般惬意无拘,冲旷自适。于是,有了《初晴游沧浪亭》这样的诗,有了《沧浪亭记》这样的文。他的诗曾被欧阳修赞为“笔力豪隽”“超迈横绝”,诗风“老松偃蹇若傲世,飞泉喷薄如避人”(《越州云门寺》),然而,在闲适惬意的退隐生活中,不高的院墙遮蔽了他的视野,奇山美水淹没了他的进取心,这位曾以愤世嫉俗、慷慨奔放为特色的诗人,终于在江南温婉绮丽的山水中完成了人生的褪变。

 

江南的私家园林,多是退隐文化的产物。大隐于市,雕窗听雨,风叩门环,案头走笔,梅凋鹤隐的背后,往往是人生的诸多不如意。沧浪亭是这样,拙政园也是如此。隐逸心态是成就诸多江南古典园林的重要原因。《冶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世界最早的造园典籍,“林皋延伫,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之语,可谓道出江南园林的真谛。士族南迁、官员退隐、巨贾歇业,成就了众多江南园林的诞生。粉墙黛瓦,疏木幽兰,无需艳丽色彩和繁冗装饰,一切都显出恬淡与超然,折射出主人深谙世事、洞穿人生的内心世界。亭台楼榭、曲折步道,暗香疏影,移步换景,精致绝伦,再小的园子也要有水,水岸一定要有亭台楼榭,要有小桥,特别少不了临水的戏台,这样昆曲的水磨腔唱起来才澄明婉转清亮。在江南,清幽雅致的园林,只有和戏曲弹词一起,才算完整地构成了江南雅致的审美趣味。

 

在那些通幽曲径、小桥流水、拱门花窗、梅兰竹菊里,在那些文人墨客和琴棋书画里,几乎藏着江南全部的风雅,浸透着生活全部的诗意。历史上,大约没有哪一个地方会像江南人这样如此迷醉于园林,也只有江南人才会如此尽致地将对诗意生活的全部想象融入日常的家居与建筑。

 

“家即园林,园林即家”,园林中的诗意生活,是江南文人士族阶层的生活梦想与江南地域文化审美结合的产物,折射出古人天人合一的处世观念,也展现了城市人渴望远超尘俗、放情山水的心灵诉求。那些园林的主人们,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向往,又不愿放弃现世的物质享受,于是,流连于闹中取静的私家园林便成了亦仕亦隐、身隐而心不隐的最佳选择。“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正是当年士绅阶层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

 

清代大诗人钱泳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藏”,成为江南园林设计的精要之则,园中套园,曲径通幽,碧水青山,桥锁烟水,面面有情,处处留意。建筑隐于高树奇石之中,近疏远隔,若即若离;“隐”与“显”才相得益彰。而园林大师陈从周更道出了园林“藏”与“隐”的风格源于何处。“明湖一碧,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古人“六桥烟水”之喻将西湖杨柳拂水飘渺之姿刻画得再形象不过。而“绿杨城郭是扬州”说的是扬州,“白门杨柳好藏鸦”说的是南京。正是江南那些极富特色的植物将建筑半遮半掩,营造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效果。

 

与江南园林的“风雅”最相配的,自然是隐逸生活不可或缺的琴棋书画、梅兰竹菊、诗词歌赋……从苏东坡的词,到文徵明的画,在江南的园林中,诗意从来都不会缺席。在江南熏陶的久了,爱吃肉的苏东坡也会宣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这些静谧雅致的园林,折射出的是江南人对至美生活的理解和华夏民族在园林建构上曾经的高度。江南人将自己对生活诗意的理解和所有的想象,一并融入了园林构建之中。通过山石花木这些有形之物将美好的希冀化为园,结为林,园林便成了一首首凝固的诗,一幅幅流动的画。

 

以舒适、惬意、情调为特色的江南人文精神,早已超越了以温饱、庸常的生活要求和思想制约,生活空间遂变得情趣盎然、韵味悠长。素朴简约的建筑,精致的构想,高雅的审美,与旖旎的美景,温润的气候,安逸的环境,无忧的衣食和温婉的情调一起,共同构成了江南的诗意生活。江南园林,既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更是人文追求的结晶。作为中国文化版图上永恒的青山绿水,江南不仅是一片最令人心仪的诗意家园,从园林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石中,可以领略到的,还有岁月浩渺和沧海桑田。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