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华人科学家张首晟,再也无法获得诺奖的遗憾……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18-12-06 13:42
摘要:张首晟在上海科学会堂的报告中预言,拥有“电子高速公路”的拓扑绝缘体将进入应用阶段,为人类带来新的半导体材料、能源材料,解决摩尔定律即将失效的难题。

2016年9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上海科学会堂聆听了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张首晟做的报告,感觉他口才很好,讲话语速很快,还挺帅气,是一位既有才华又有能力的科学家。令人痛惜的是,这样一位有望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顶尖科学家,12月1日因抑郁症意外离世,年仅55岁。

 

提出“电子高速公路”方案

张首晟对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科学家之一。他在上海科学会堂的报告中预言,拥有“电子高速公路”的拓扑绝缘体将进入应用阶段,为人类带来新的半导体材料、能源材料,解决摩尔定律即将失效的难题。


摩尔定律指在价格不变情况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和性能,每隔18—24个月会提高1倍。几十年来,全球芯片研发一直遵循摩尔定律,但如今,这一定律即将走到尽头。这是什么原因?张首晟告诉听众:“电子在芯片里的运动,就像一辆辆跑车在集市里行驶,不断地碰撞,产生热量。你们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时间一长就感觉很烫。正是电子间碰撞产生的热量,导致摩尔定律将失效。”


怎样才能让“电子跑车”不相互碰撞?张首晟提出了“电子高速公路”方案,让电子在一条条“单向车道”上运行,不就相安无事了吗?“你们看,基础研究的很多想法看似简单,但往往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循着这一思路,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量子霍尔效应、相对论,于2006年提出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构想:电子自旋(好似自转)轨道与其“公转”轨道有神奇“接口”,利用这种特性,科技人员能够让芯片里的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自旋,就像在不同车道上运行一样。2007年,这一理论预言被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实验小组证实。同年,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


希望迎来拓扑绝缘体时代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张首晟带领团队预言了一系列名为“拓扑绝缘体”的新材料。“锡烯”是其中之一,堪称“石墨烯的堂弟”,只有一个原子层,且有蜂窝状结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015年,他与上海交通大学钱冬、贾金锋合作,首次制备出烯锡,论文发表于《自然·材料学》。

 

张首晟认为,新材料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有重大意义,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人类的很多时代以材料命名。“我希望我们将迎来拓扑绝缘体时代,研制出半导体新材料、能源新材料,将它们投入实际应用。我们还有望利用拓扑绝缘体制造出量子计算机。”


谈到成功经验,他认为,“跨界”是实现原始创新的一大法宝。“我从小喜欢数学,后来对拓扑学产生兴趣,在研究新材料时,就引入了这一数学概念。”他还指出,科学教育的第一要义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唯有受好奇心驱动,一个人的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张首晟儿子获得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正是得益于这种家庭教育。

 

为何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2016年10月,诺奖评审委员会将物理学奖授予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三位获奖者从事的研究领域与张首晟一样,都是凝聚态物理。
诺奖评审委员会为何选择了这三位七八十岁的英美老科学家,而不是多年“陪跑”诺奖的张首晟呢?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王孝群分析说,近年来,拓扑绝缘体、外尔半金属成为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的热点,张首晟在拓扑绝缘体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而且这类“超级材料”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所以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热门人选。然而,当诺奖评委们考虑拓扑绝缘体时,必然会追根溯源,想到多年前在这一领域做出奠基性工作的科学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索利斯、霍尔丹和科斯特利茨,因为在上世纪70—80年代,他们第一次把拓扑学原理引入了凝聚态物理,用这种美妙的几何学描述物质的相变。”


王孝群认为,把大奖授予这三位科学家,是物理学界可以普遍接受的。而如果授予张首晟,肯定会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为何忽略了这三人的早期工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张首晟就此与诺奖无缘,因为他在拓扑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方面,做出的也是开创性工作。”


可惜的是,已不幸逝世的这位华人科学家再也无法摘得诺奖了。

栏目主编:黄海华 题图来源:张驰 摄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