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这支日本乐团,为何能演奏这么多中国作品?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18-11-29 20:37
摘要:用音乐架起桥梁,用音乐抚慰人心。

11月28日晚,东京青年古典乐团亮相上海大剧院。六位年轻的演奏家,以弦乐四重奏加双钢琴的组合,带来了中日两国的经典曲目,让观众重拾音乐记忆。

 

上半场,除了宫城道熊所作的《春之海》等充满日本传统色彩的曲子之外,还有许多中国观众熟悉的影视音乐和流行歌剧的改编。比如坂本龙一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久石让的《菊次郎的夏天》,谷村新司的《星》,三木刚的《津轻海峡东景色》。而到了下半场,则全都是中国曲目。包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聂耳的《金蛇狂舞》以及《黄河钢琴协奏曲》。

 

一支日本乐团,为什么对中国作品如此熟悉?原来,乐团里有一位钢琴演奏家陶旭茹,出生于上海,在她的影响下,乐团的曲库里积累了不少中国作品。陶旭茹15岁赴日读高中,后来考入东京音乐大学。大三的时候,她在日本经历了一次大地震。这场地震让她开始思考,音乐可以做些什么?毕业后,她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成立了东京青年古典乐团,用音乐抚慰心灵,也用音乐架起中日文化的桥梁。2015年是中国作曲家聂耳逝世80周年,陶旭茹在聂耳遇难地日本藤泽市上演了他著名的《黄河钢琴协奏曲》。

 

2016年7月,东京青年古典乐团在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帮助下,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一场《重拾经典记忆》音乐会,演奏了不少中国曲目。音乐会受到神奈川电视台的报道,还录制成了纪录片,于同年7月在日本播出。因为受到好评,11月又重播了一次。

 

东京青年古典乐团的成员们都很喜欢中国音乐,乐团成员关野真矢子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的曲子是中国作曲家汪立三的《涛声》。这是作曲家在1979年观赏了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画展后写下的四首组曲之一,也是其中最激动人心的一章。作品讲述了鉴真和尚三次东渡日本,建造唐招提寺,向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传奇,表达了鉴真百折不挠的意志和矢志不渝的信念。作品运用了很多非传统技法,也融入了许多日本音乐的元素,充满想象力和哲思。

 

今年是中日和平条约缔结40周年,也是上海和横滨缔结友好城市45周年。横滨是上海对外缔结的第一个姊妹城市,45年来,两座城市在经济、文化、学术、体育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去年,东京青年古典乐团特别邀请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师生赴横滨参与中日友好青少年交流活动。

 

这一次,除了在上海大剧院的音乐会,东京青年古典乐团还在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支持下,于11月29日来到了普陀区启星学校,和孩子们同台演出。启星学校是一所特殊学校,有100多位患有自闭症、唐氏综合征、脑瘫等疾病的孩子,有不少孩子非常喜欢音乐,也表现出一定的音乐天赋。

陶旭茹与启星学校的孩子一起演奏《天空之城》

 

启星学校星航线打击乐团的孩子们在舞台上表演了《紫竹调》和《歌声与微笑》两首曲子。一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学生也登上舞台,与东京青年古典乐团的演奏家们,一起同台演奏了一曲《天空之城》。

启星学校的孩子为乐团成员献花

 

启星学校老师傅蓉告诉记者,音乐让孩子们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刚开始学习乐器的时候,孩子们连指令都听不懂,现在他们不仅可以背谱演奏完整的曲子,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孩子们变得更自信了,也更愿意与人交流了。为了这场演出,孩子们都非常努力,放学后经常留下来,接受傅蓉的辅导,回到家还会加紧练习。

 

东京青年古典乐团顾问多美智子说:“音乐会带来了心灵的震撼,这不仅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对我们来说也是有特殊意义的演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和这些孩子们同台,用音乐给他们带去快乐。”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曹立媛
图片来源:郭盛麟、张雪松 摄
题图说明:东京青年古典乐团与启星学校的孩子同台演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