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黄浦江入海口为何叫吴淞口?江湾镇何以领风气之先?从“江浦合流”看北上海文化源流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8-11-14 15:55
摘要:海派并非风花雪月、消费主义、吃吃喝喝,海派文化有其铮铮风骨存在于民间社会。

江湾镇是第一个承受现代化冲击的江南市镇,属江浙地区“开风气之先”之列。这样的机遇是如何诞生的?以“江浦合流”为题,复旦大学教授、学者李天纲近日在行知读书会上为读者梳理北上海文脉,解读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渊源和精神。

 

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外通商中西文化的融合,江苏、浙江各个地方的州府县人才、资源都聚集到上海,所谓华洋杂居、五方杂处,上海成了文化交融之地,多种文化的碰撞、融合,形成了海派文化。宝山与海派有什么关系?要从宝山的历史讲起。影响宝山最重要的事件发生在明朝永乐二年,黄浦江和吴淞江对冲,为什么今天的黄浦江口不叫浦江口,而是叫吴淞口?吴淞口其实是吴淞江的口,永乐二年,上海有条河浜穿到了吴淞江里,把吴淞江切断了,吴淞江下游这一段就成了黄浦。其实,浦就是江,后人搞不清楚,才在黄浦之后又加上江,形成了今天的黄浦江。黄浦江穿到了吴淞江,把吴淞江切断了,但入海口还是沿用了原来的名字,叫做吴淞口。这就是所谓的“江浦合流”。

 

雍正年间,从嘉定划出了宝山县,吴淞江打弯的地方有了江湾镇,在吴淞口树立了一个烽火台,宝山成了江海要塞,守卫吴淞江就是守卫上海,鸦片战争时期的名将陈化成就牺牲在吴淞口的炮台上,他的庙立在上海,所以,吴淞、宝山、上海的关系十分密切。

 

虽然宝山是雍正年间建立的新县,但和上海建县前已经是一个颇为繁荣的上海镇一样,宝山也有很多老镇,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十分富庶,在宝山建县前,它们归属于嘉定,比如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的称号,在宝山、上海、嘉定这一带都很得认可。这些老镇的江南文化十分发达,西方人带来的商业文化、五方杂处的文化碰撞与上海本地的江南文化融合在一起,成就了上海的海派文化。

 

李天纲认为,海派文化就是开放、中西融合、具有独创性。从江南文化里走出的海派文化,最早的发展就在宝山。由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的淞沪铁路,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一条铁路,原为吴淞铁路,1876年7月,从天后宫北(河南北路、塘沽路口)到江湾段通车营业,引起轰动。8月3日,因碾死一名士兵,沿途居民阻止列车继续运行。10月24日,清政府出银28.5万两买下,并于次年10月予以拆毁。1897年,盛宣怀重建该路,1898年9月1日通车,全长16千米,设有宝山路、天通庵路、江湾、三民路(三门路)、高境庙、何家湾、蕰藻浜、吴淞、炮台湾9个车站。

 

宝山还建起了几条大马路,从闸北通到宝山的宝山路,今天尚在;东边还有吴淞路,从虹口直接通到吴淞,江湾镇也发展起来了。商务印书馆就在宝山路,1907年,张元济带领商务印书馆员工在宝山建成了印刷总厂和编译所新址。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设立的图书资料室涵芬楼为基础的东方图书馆,广事搜购中外图书,藏书达46万余册。商务印书馆当时有四五千员工,围绕印刷所、编译所、图书馆,集聚了新老读书人、生意人,后来成为党的领导人的陈云就是从商务印书馆开始学生意的。

 

1880、1890年代,吴淞口建起了华人自己的通商场,是属于中国人的商业发达之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要建造新上海市,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江湾发展“大上海计划”。这个计划以江湾为市中心区,建筑道路、市政府大楼和其他公共设施。仿照法国巴黎的改造计划,五条心形马路聚集在五角场,围绕了一大批仿中国古典风格的建筑,江湾体育场、江湾游泳馆,图书馆、博物馆,当时的上海市立图书馆就是如今的杨浦图书馆新馆,今年已经重新开放了。江湾当时高等院校林立,还有一大批可以代表海派精神的仁人志士,马相伯、盛宣怀、张謇、黄炎培、潘光旦、陶行知……他们办的教育、实业,对上海、对中国的影响至今仍在。

 

在李天纲看来,海派并非风花雪月、消费主义、吃吃喝喝,海派文化有其铮铮风骨存在于民间社会。“我们今天最应该做的就是,把民间的活力激发出来,像我们前辈那样认认真真地做事情、扎扎实实地做事情,把做的事情都留下来,这才是海派。”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