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大师与匠人
分享至:
 (1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6-03-17 19:23
摘要:在那些吃香的领域,有多少人正在挤破头皮分一杯羹?对此,贺友直只留下一句话:“有学问就是有学问,没有学问就是没有学问。”

 

连环画家贺友直实现了他的诺言:“上帝让我走时,我不会拖拖拉拉”。

 

3月16日的夜晚,94岁的他猝然离世。用一种通俗的说法,他真的“带走了一个时代”。

 

几年前老先生感慨过连环画传统的几近失传,言及于此颇带感伤,同素来“刮啦松脆”的形象颇有差异。而当人们将“连环画泰斗”或“线描大师”的名誉安到他头上,他又会“石骨铁硬”地严词回绝,坚称自己只是个“画匠”——尽管比起满世面的“大师”或“泰斗”来,称贺友直一声大师,要名副其实得多。

 

不过,“画匠”这个自称,倒是更有意涵。

 

【下生活】

 

贺老的噩耗传开的时候,人们首先扼腕的当然是那一笔笔绝妙的线描画。无论《山乡巨变》里的农村还是《申江风情录》里的市井,贺友直那手“画啥像啥”的好手艺,成为当代艺术史上无可争辩的一座里程碑。

 

而成就这些“画”的,却是后面的“匠”字。

 

贺友直无疑极富才气,但他却不是靠才气吃饭的人,更不是以才气自居的人。比之那一手好手艺,贺友直更教人叹服的,其实是其背后的笨功夫和真性情。

 

这些功夫和性情,恰恰是一个“匠人”的习气。

 

 

 

贺友直花的笨功夫,坊间的故事已经很多。当年画《山乡巨变》,他拎着被褥、脸盆、衣服、热水瓶、手电筒、毛巾、肥皂、牙膏、牙刷……近乎所有的一家一当加上纸张笔墨,直插湖南农村“下生活”。

 

那时的“下生活”,不像今天的“采风”。“下生活”不仅一呆就是几个月,而且要真的“同吃同住同劳动”。贺友直描述过,“上厕所要蹲粪缸,睡觉枕在油腻的枕头上,下地劳动用手舀粪。农民怎么吃喝拉撒,你都得和他们一个样”。

 

当年的连环画家大多如此:要画工厂就去工厂半年,要画农村就去农村半年,要画《红日》就去孟良崮,要画《好八连》就下连队。他们画什么学什么,不学到位绝不动笔。

 

这样“下生活”,不是为了表明自己“同农民打成一片”的态度,也不是为了标榜自我同“田间地头”有多么接近——接不接近,不靠嘴巴说话,靠作品说话。对那一代画家来说,这些本来就是作画的一环。

 

他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些笨功夫,是不会有那些惟妙惟肖的连环画的;即便画出来,也必定要贻笑大方。

 

同贺友直一同下乡的画家汪观清,曾怒斥今天一些美术作品的荒唐:拿枪的姿势也不对、站队的姿势也不对,要真按画面上的样子去打仗,“是要死人的!”

 

贺友直则曾经公开批评一位大名鼎鼎的“书画大师”。此公一招鲜吃遍天,老是画那一张脸,甚至在家里挂出作画流水线,倒也是飞黄腾达。贺友直对此忿然:“流水作业,这钱太好赚了!”

 

今天的新生代们,可曾耐得住这样的艰辛和寂寞?今天的欣赏者们,又是否在意那些轻慢的荒唐?

 

 

【不画】

 

“匠人”习气,还有另一面。

 

贺友直的名字来自《论语》,孔子说“益者三友”,首要的便是“友直”。我们不必妄断老先生是不是孔子的信徒,至少对这个“直”字,他一定深有会心。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贺友直还熟谙《论语》中的另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市场化大潮起来后,连环画的式微是一个趋势。画家要成名、要赚钱,有的是比连环画更实惠的选择。有人曾找贺友直画一批人物画,“不是一张两张,都是来钱的活”。

 

但贺友直最终选择了回断。

 

他的理由有点奇怪:列宾画的托尔斯泰是真的托尔斯泰,英国人画的莎士比亚是真的莎士比亚。但当代中国人画古人,谁也不知道你这个是不是李白、杜甫、李清照。“李白的诗我没有一首背得出来,我去画李白这不是开玩笑吗?”他自己掂量,“这钱不是我赚的。”

 

于是,人们没有看到贺友直笔下的李白,以及任何他“不知道”的人物。

 

拿今天的眼光看,这有点遗憾。当年的贺友直,实在有些“迂”——名流如他,动一动笔,又能怎么样呢?君不见,在那些吃香的领域,有多少人正在挤破头皮,要分一杯羹呢。

 

对此,贺友直只留下一句话:“有学问就是有学问,没有学问就是没有学问。”

 

这一句话,让一个“画匠”和所谓“大师”之间有了截然的分界线。

 

 

【工匠精神】

 

名利面前,敢出手的人很多,能收手的人却很少。不是说出手的勇气不好,但一个真正的匠人知道,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通达至境的修行。

 

“工匠精神”这个词最近很火,这是人们在一个浮夸年代对传统的追念。但显然,做“工匠”是要付出代价的,这需要要放下名利,需要甘于吃苦,需要挡得住外界的诱惑,更需要有自知之明。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东西”,并排除一切干扰去坚持它、捍卫它

 

“画匠”贺友直没有谈过“工匠精神”。但他选择画什么,不画什么,却是对“工匠精神”的极好诠释。

 

多嘴一句,“匠人”做到极致便是艺术家,艺术家做到极致便是大师。所谓“德艺双馨”,“德”与“艺”之间,其实是个相互成就的关系。以前有人说某某人品行虽逊,却才艺出众云云。其实若没有这样的“艺德”,再高的“才”,也是难以变成“艺”的。

 

今天谁也不能说贺友直不是“大师”。他这面镜子,又照出了谁呢?

 

 

题图来源:东方IC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