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副处级都不到的镇党委委员,为何要身兼15个“领导小组”副组长?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凌河 2018-10-23 06:23
摘要:某地为一项创建活动,向镇、村下达了几十项标准,通知刚刚发了四五天,文件还在邮路上呢,他这边“紧急电话”已经来催,要下面迅速报典型、报材料、报“落实情况”。说起来“乡镇的改观、居民的素质提高,是要一个过程的呀”,但他哪管你这么多,急着要“上级汇总”啊!

数字往往可以激动人心,但有时也会令人叹息。

 

这里就有这几天披露的两组数字。一是调研发现,一个村委会一年签了51份“责任状”。哪来这么多责任状呢?“上面”有一个“口子”,下面就要签一份“责任状”,县乡有一项“重要工作”,村级就要立“军令状”。所以他一年签了51份责任状,另一个村最少,也签了36份。“反正上面拿下来签,就得签,一年下来,究竟签了多少,签了什么,谁搞得清?!”

 

二是也是这次调研发现,一个镇党委委员兼了15个“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地县一票否决的工作达到50多项,达标的标准,就是每次工作是否设立领导小组,是否挂牌立刻“上墙”,是否配齐人员,所以下面就得成立那么多“领导小组”,所以一个恐怕连副处级都不到的委员,头上要戴着十多顶“乌纱”。

 

这两组数字,是近日媒体公布的,但这只是冰山一角。令人叹息的基层干部负担过重,“奇招”多如牛毛,压得县乡村镇喘不过气来,早已不是奇闻,只是在某些地方,现在愈演愈烈罢了。

 

造成这种不正常情况的,首先仍然是官僚主义。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全不知基层政权工作有多难,基层干部负担有多重,只知道四时八节,发号施令。一个贫困村的老支书,因为全村700多户贫困户,要他签了多少扶贫考核?一次要签2880个名字,一年要签四次,还不能字迹潦草,签错地方,他哪里有什么时间来“扶贫”?有的“上面”,为了怕扶贫干部偷懒,竟想出用GPS来定位每一个基层干部,看他是不是在村里“上岗”,自己却坐在县衙里 “监控”。这里的官僚作风,恐怕不止这两个例子吧?

 

其二是形式主义之风在某些地方越刮越猛。事事要填报表,项项要“大数据”,只是不需要讲实效,也不需要亲自去摸一下不同情况。某地为一项创建活动,向镇、村下达了几十项标准,通知刚刚发了四五天,文件还在邮路上呢,他这边“紧急电话”已经来催,要下面迅速报典型、报材料、报“落实情况”。说起来“乡镇的改观、居民的素质提高,是要一个过程的呀”,但他哪管你这么多,急着要“上级汇总”啊!扶贫工作的材料更是多如牛毛,已经披露了的,有的行政村,一年用在制作报表上的纸的费用,就已经超过了十万元;有的乡村,为了要“上报”像样的方案,村干部老的老,没文化的没文化,只好花几万元请来大学老师代制“模型”、代做设计,拿来让“上面”高兴一笑。

 

这几年来,在公款吃喝的奢靡之风大有好转的同时,不少地方的形式主义却大行其道,有的同志把形式主义当成“担当”、充作政绩,而且过去的文山会海,还有 “重心下沉”,把越来越重的负担压在本来已经“白加黑”“5+2”“夜总会”的基层干部身上,这种状况值得引起注意了吧!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让基层干部“劳力”又“流泪”,不能让他们身上累之外,再加上“心里苦”。“上面”要体恤,爱护基层干部,舆论也要公正、宽容地对待他们。基层干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个眼”,他们为稳定、发展尤其是民生承受着巨大的担子,作出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贡献,这是主流,是大节,是基本面,任何曲意抹黑、抹煞甚至“妖魔化”基层干部的邪说,都应当被有效纠正。

 

在一次调研中,一位村干部举例:俺村同时发生两件事,一是一名“90后”村干在扶贫路上以身殉职,二是一个村支书把宅基地违规给了亲戚使用,后者在网络上浓墨重书,而前者在媒体上连一个字也没有。这样的“选择性失明”,在我们的基层政权和基层干部报道中难道还少吗?!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