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一个越南双重间谍在美国的潜伏生活,“我是卧底,是‘内鬼’,是个双面人”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8-10-22 10:34
摘要:阮清越以越南难民后裔身份创作的小说《同情者》获普利策小说奖

“我是个间谍,是个卧底,是个‘内鬼’,是个双面人。”这是小说《同情者》的开篇第一句话。出生于1971年的阮清越4岁时随父母从越南逃难至美国,在难民营度过一段时日后,全家定居加州圣何塞。1997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英语博士学位后,阮清越任教于南加州大学至今,现为英美研究和民族学、比较文学教授。2016年,这部某种意义上有着他自身经历影子的《同情者》为从未写过长篇小说的阮清越一举拿下包括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在内的诸多国际大奖。《同情者》中文版近期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在作家书店举办的一场读书分享会上,上海图书馆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竞争情报部副主任沙青青为读者解析了小说背后的故事。

 

《同情者》集历史、政治、间谍、惊悚等元素一身,故事背景设于1975年,越共占领西贡,美军大撤退,真实身份是越共的主人公也随其南越“长官”逃难至美国,在美国继续进行间谍工作,向北越汇报敌情。在此期间,他作为难民和间谍,身心经历了非同寻常的折磨和挣扎。小说着重刻画了他的“同情者”的特质和身份,对越南的同胞、北越的同志、南越的士兵、美国白人社会中弱势的越南难民和其他少数族群,他都抱有深刻的同情。主人公背负双重身份,感受和跨越两种文化,由此发出困惑,在对自我和身份的探索中艰难行进。阮清越以独特的眼光,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让读者深入主人公的自白,追踪蛛丝马迹,临近尾声才恍然大悟。

 

阮清越生于越南邦美蜀,1975年随父母从越南逃难至美国,在凭借《同情者》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同一年,他的非虚构族裔研究作品《从未逝去:越南和战争的回忆》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2017年,阮清越获麦克阿瑟天才奖,被认为未来最具潜力的作家,他的作品“颠覆了大众对越战的认知,深描因战争失去家园的人的生活状态”。今年,阮清越又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同为该院院士的有石黑一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麦克尤恩、米兰·昆德拉、奥尔罕·帕慕克、爱丽丝·门罗等。

阮清越

 

《同情者》是一部结合了真实历史和作者个人经历的作品,童年随父母逃难至美国后,阮清越曾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越南难民营度过一段时间,他以越南人的身份审视越战和战争的影响,填补了美国文学的空白。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同情者》是“一个层次丰富的移民故事,一个双面人的辛辣独白,一个横跨越南、美国两个世界的声音”。美国著名小说家、越战“老兵”罗伯特·奥伦·巴特勒曾以越战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奇山飘香》获得普利策小说奖,他评价阮越清“给美国文坛带来了越战中真实的少数群体的声音,创作了一部跨越历史、政治和民族的小说,更讨论了文学永恒的主题:对自我和身份的普世探索”。

 

沙青青介绍,《同情者》主人公的历史原型其实是北越传奇间谍范春安,他曾在美国加州留学,后来以记者身份回到越南,先后在越南为路透社、《时代》周刊和纽约先驱论坛报工作。他是王牌记者,也是一个“完美间谍”。他被美国CIA精心培植,却为越共所用,在一段时间里,又曾同时为法国、CIA、越共、南越提供情报,被称为“四重间谍”。直到越共政府为他颁发“人民军队英雄”奖章时,他的间谍身份才为世人所知。即便是身份揭晓后,美国人仍然对他印象很好,他的最后一任美国雇主《时代》周刊甚至为他保留了养老金,越南政府后来则不允许他再去美国。

 

在沙青青看来,《同情者》可以视作阮清越对历史的一种假想,小说的一开始便是主人公逃亡到了美国,如果这个历史原型在后半生真的去了美国会发生什么?遭遇什么?小说把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和文学想象拼接在一起,这也是小说最有意思和魅力的一点。

 

在小说后记里,阮清越以“我们的越战永远不会结束”写道,战争就是战争,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而美国人有一种倾向,谈起战争时,想到的总是“在那里”战斗的战士,不将战争与移民或难民联系起来。大多数美国人甚至不了解,不少在美国的移民或难民如何因为战争——许多都有美国插手——逃到了美国。

 

“我的家人和其他难民逃到美国,带来了各自的故事,但除了自己人之间交流,多数不为外人所知。”对于4岁踏上美国本土的阮清越来说,越南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再回越南已是27年后。“我对越南的记忆,是通过美国电影、美国书籍获得的,它们的语言是英语,一种我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明说、潜意识上认定是母语的语言。我的周围都是难民,讲着蹩脚英语,我不由自主地用美国人眼光审视他们。我无法想象如何过好两种语言的生活,于是决定精通一门语言,放弃另外一门语言。就在努力精通英语及其文化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了解了美国人究竟如何看待越南人。”

 

阮清越写道,“《现代启示录》让我看到美国水兵如何屠杀满满一舢板的平民,《野战排》让我看到观众中的美国人在电影出现美军杀死越南军人的画面时如何兴高采烈——尽管是虚构的电影场面,也让我浑身发抖。我明白了,我的英语即便完美到无可附加的地步,我的言谈举止即便完全美国化,在美国人眼里,我依然是‘那个国家的人’。”

 

阮清越的写作,也是反思战争的一种手段。“或许有人认为,我的这个难民家庭是美国梦的生动证明——我的父母生活无忧;我哥哥从医,且主持着白宫一个顾问委员会;我自己是一名教授、一个小说家。其实我家的故事也是一个离不开失去和死亡的故事,我们之所以来到美国,不就是因为美国发动了一场死难三百万越南人的战争?”

 

据悉,上海译文出版社预计明年出版阮清越的最新短篇小说集《难民》,读者将能更直接地了解他的成长经历,以一种独特的历史纵深感,思考战争与和平、家庭与个人的命运。

《同情者》

[美] 阮清越 著

陈恒仕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题图来源:出版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