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作业类APP进校园引争议:提效减负,还是另一种变相刷题?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2018-10-18 16:35
摘要:最近,各种作业APP、在线学习平台以及电子作业的话题,不断引发关注。通过手机或平板,方便查看全班学生做题完成率、错误率,方便掌握班级学生总体情况和个别学生掌握能力,确实提升作业效率,减轻教师负担。但在现实中,也有一些作业APP、电子作业因为暗藏小奖品、小游戏,甚至还传播黄段子、变相让用户付费等,可能导致孩子沉迷打游戏,影响视力,带来不利影响。作业APP、电子作业到底能进校园吗?如何辅助教师教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面对形形色色的电子作业,该如何看待?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展开了一番调查。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一时间,各种作业APP、在线智能学习平台等层出不穷,走进校园和家庭。这一新型的作业方式,能否替代传统作业?进入校园的作业AP该如何正确使用?

 

自行选择 辅助教学

 

对作业APP是否能进校园,目前并没有明文规定,是否使用往往由学校自主选择。使用作业APP的学校,传统作业也没有被全部替代,而是将其作为一种选择,成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

 

通过名师网络视频课程,学生在线预习,课中互动,线上答疑……在市西中学的部分试点班,学校数学名师参与制作数学课程微视频,作业系统根据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比如,三角函数的知识点,由名师制作的微课可在线共享。学生平时花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的学习,现在或许‘一点就通’,5分钟就掌握了。”市西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张舒郴认为,学生在平台上自主学习,系统自动批改作业,节省了老师一部分工作时间,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对学生个性化提升或补差。这一“视频先导、自主学习”的数学学习智能平台,在华师大松江实验高级中学、比乐中学等同样开展试行,学生自主学习成效比较明显。

 

结合人工智能和自适应学习机理的智慧学习应用,用最小的练习量提高学业成绩,实现个性化教学——类似的APP或智能学习平台,是未来教育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在上海静安外国语中学,有一款英语作业智能平台。“像听力、朗读或背诵等口头作业,老师会选用这一作业类型。”已有16年教龄的英语老师王洁说,学生将口头作业录在系统里,老师抽查起来非常方便;家长监督也方便,只要在最后说一句“学生已完成朗读”,就足以证明。在系统平台上学习英语视频也非常便捷。

 

据了解,试用这类电子作业的学校,基本由校方统一购买,老师自主选择,不额外向学生收费。

 

刷题切勿搬到网络

 

记者发现,除了学校采用,还有不少电子作业是由家长自己布置的。这些作业APP或智能学习平台,往往不乏大量题库,也造成一些盲目刷题现象产生。

 

对此专家表示忧虑。“不能让机械操练和低水平重复的灌输式教学,从现实搬到了网络上,从‘人灌’变成‘机灌’;技术不应成为应试教育或机械操练的帮凶,这是对教育变革的误解,甚至伤害。相反,我们应利用技术减少不必要的训练,提高教学效率,为孩子创造和实践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市特级教师张治说。

 

“在教学中,作业APP、智能学习平台肯定不会完全替代传统作业,而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英语老师王洁说。对于一些英语客观题,在系统上学生解答,方便老师批阅。一旦学生完成,系统马上能进行统计,比如:完成率、错误率、错误集中处等,后台很快进行分析,还可以对错误的知识集中点进行汇总,方便老师后续总结。有些作业平台,还可以由老师控制布置题目的数量,避免盲目刷题。她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对比在纸质上答题,有些学生在电脑或平板平台上答题更容易出错。“未来学生将面对各类平台,从现在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对学生今后有好处。”王洁说。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表示,信息化手段教学应更注重伴随式地采集学生学习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提高教学成效。但传统的纸笔作业仍有存在的必要,这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培养都有促进作用。

 

对老师而言,大多数平台设计人性化,使用并不会感到很难。在张治看来,作业APP不能仅仅为了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而是要真正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走向基于数据、基于科学,用数据驱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反对盲目逐利产品

 

张治认为,对作业APP应持开放的立场,鼓励那些集成了自适应学习技术和人类教育智慧的教育应用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同时反对那些资本驱动的、以类似游戏机制换取大流量的网络商品。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大教授代蕊华说,无论是作业APP,还是智能学习平台,要关注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些产品首先是一个教育产品,而不仅是技术产品,应更多考虑教育的规律与需求,更多考虑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好发挥教师的作用,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不只是关注做题,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必须面对的问题。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今后可在教育督导过程中,将教学信息化产品的开展和使用纳入管理,让教育信息化真正回归人,以人的卓越发展为本。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