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话媒堂 > 文章详情
被总书记“点赞”的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究竟长啥样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璐 2016-03-14 12:13
摘要:最近,你可能加入过傅莹邀请的“人大新闻发布群”,或者拆过李克强总理送来的“快递”,要么被手绘版的“十三五”故事刷过屏。没错,它们都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出炉的新闻“菜品”。 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两会“佳肴”,都是怎么“烧制”出来的?这个曾被习总书记“点赞”的“厨房”重地,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上海观察深入“后厨”,带你探班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后厨”——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早晨7点半,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蓁蓁,在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主厨”工作。从2月29日开始,这个曾被习大大“点赞”的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已经通过2000多家媒体,为海内外数亿用户端出了210道全国两会新闻“菜品”。

上官网儿  摄  

 

“中央厨房”,是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的俗称。用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的话说,“中央厨房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大平台,生产丰富多彩的新闻大餐。”在2月19日宣布正式上线之前,它已经历了为期一年多的试运行,形成了全新的内容生产、协作与分发业务模式。

 

据介绍,完整的“中央厨房”由三大平台——业务平台、技术平台、空间平台构成。由于空间平台(人民日报全媒体大厅)尚未投入使用,目前,团队三个小组近60名小伙伴,是分散在朝阳区金台西路人民日报社院内多处会议室、办公室里,分工协作的。与计划中位于新媒体大厦10层、建筑面积3200多平方米的“全媒体大厅”相比,现在“中央厨房”各个分支点的办公环境确实显得有些局促。不过,忙碌中的大伙儿对此不以为然,一名在电脑前啃着苹果的设计人员笑着告诉记者,“伟大的创业公司可不都是从宿舍开始的吗?”据悉,新的空间平台将于2016年内投入使用。

这位红衣妹子刚熬了个通宵。上官网儿 摄

 

两会期间,负责加工素材的内容小组和把好最后一道关的统筹推广小组,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不间断开工;而对负责全面呈现产品的可视化小组来说,连夜赶制图片、视频或H5,也是家常便饭。记者了解到,这三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来自总编室、新闻协调部、国际部、评论部等10多个社属部门和企业,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对话“主厨”叶蓁蓁

“主厨”叶蓁蓁。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1,前夜——50分钟4个供稿群

 

上海观察:今年两会的“前菜”——《外企高管看两会》和《驻华使节谈两会》,是一套系列英文视频,从这个视角切入两会报道,有何深意?

 

叶蓁蓁: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一条就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中央厨房”这个系列视频经境外社交媒体推出后,立即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我们一直有一个观点,在互联网时代,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媒体的边界正在消融;从未来的市场范围来讲,媒体一定是全球化的。我们的首发产品如此操作,其实就是想给团队一个信号——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框,树立多语种、全媒体、全球化意识。

上官网儿 摄

 

上海观察:分享“中央厨房”的“菜品”,有没有门槛?

 

叶蓁蓁:目前我们的产品都是免费向全球媒体开放。

 

上海观察:能否举个例子让我们感受一下它的“热度”?

 

叶蓁蓁:2月28日夜,为了让更多的媒体同行及时见到“中央厨房”的产品,我试着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个加入“免费供稿群”的二维码,欢迎大家来吃“霸王餐”。没想到,一群马上爆满,不得不再生成第二个。从23:42分到0:30分,不到50分钟时间,一共加了四个群,现在我们有专人负责这些群,数量控制在6个。

蒋行健 摄

 

2,点菜——两会后就不“停伙”了

 

上海观察:超乎预期的旺盛需求,表明了什么?

 

叶蓁蓁:我觉得媒体行业同样需要“供给侧改革”。表面上大家都在生产大量内容,但是实际上,优质的内容还是缺。现在我们已经开发了微信端的供稿平台,尽可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上海观察:可以接受点菜吗?

 

叶蓁蓁:已在试着点了。不过在两会期间,我们厨房的目标还是先满足大众范围的需求。有关两会的“点菜”,往往比较专业、比较具体,目前的生产力暂时还跟不上。两会以后,我们这个厨房就不“停伙”了,会建立常态化的运行机制。在未来的规划当中,除了供稿之外,我们与媒体同行之间还会有联合制作、共同办公甚至盈利分成等合作模式。

蒋行健 摄

 

3,下厨——不突出“锅”有多高级

 

上海观察:对于一间以“技术”为亮点的“中央厨房”,今年两会的产品似乎并没有“炫技”,你怎么看?

 

叶蓁蓁:我们确实没有太多地去渲染技术本身。之前我们也评估过,两会要不要无人机、要不要人工智能、要不要VR(虚拟现实视频)?其实去年“9·3阅兵”阅兵时,厨房就首次采用VR采集设备全程拍摄;今年春运时,也采用VR跟拍了1500公里春运故事。但对于两会来说,其实大家对内容的关注真的还不够,它更需要我们去呈现的是内在的机理、精彩的观点,所以我们更多地把精力集中在了做好选题和创意上。

 

上海观察:呈现原汁原味?

 

叶蓁蓁:对,它本身就是非常新鲜的蔬菜,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菜单准备好,把厨艺磨炼得更加纯熟,而不是去突出这个“锅”有多么高级。

蒋行健 摄

 

4,突围——媒体依然缺乏优质产能

 

上海观察: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流程再造”是题中之义,然而“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化模式并非唯一出路,人民日报采取现在这种方式,是出于什么考量?

 

叶蓁蓁:媒体融合的确有很多种模式,对于每一家媒体来说,所有的改革都是问题导向型的。每一个不同类型的媒体,它的突围路径是不一样的,但是大前提是一致的,对此我有三点判断:第一,媒体已经是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第二,媒体依然缺乏优质产能。第三,不论技术如何发展,最优质的内容产品,肯定还是人生产的。有人问我对机器人写稿怎么看,事实上我们也在寻找合适的机器人写稿技术,我认为机器人所替代的那一部分工作,实际上是原来我们误以为“高级”的工作,也就是媒体人过去所从事的很多工作,实际上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在一种新的技术条件下,媒体人越来越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效,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知识产品的创造者、优质内容的创造者,那么你的价值是永远不会被替代的。从“中央厨房”本身来看,它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开放、协作、共享的机制,为优质内容生产提供支撑平台、基础服务。

 (栏目主编:刘璐  编辑邮箱:internetobserver@163.com)

题图来源:上官网儿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