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习近平专门发出祝贺的这个新节日,具有怎样的新时代意义?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花勇 2018-09-23 06:16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是9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习近平指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研究决定的,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首先是感恩农民贡献。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阶段,农民始终是重要力量,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淮海战役时期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充分体现了中国农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为支持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国家在经济政策上采取统购统销,实行“剪刀差”,从农业农村领域转移了财富6000亿-8000亿。这些转移的财富帮助新中国完成了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原始积累,支撑起新中国第一代工业体系。改革开放阶段,小岗农民的敢闯敢试,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产生了极强的改革示范效应。以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的乡镇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是制造业、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的主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商品、便利的生活服务、快速的出行。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土地资源。生我养我,帮我助我的农民,我们应该感恩!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要关注农民收入提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迈向现代化和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农民不能忘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设立“农民丰收节”就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农民、尊重农民、服务农民,让农业增效、农民增富、农村增绿,共享改革成果。支持农民,就要在节日期间主动参与节日活动,多去农村走走,多与农民沟通,亲身体会农业劳作的辛苦和农业丰收的喜悦,加深对农民农村的了解,增进对农民农村的感情。支持农民,就要让农民丰产又丰收。就个人来说,积极购买农产品,通过个人信息圈帮助农民传播农产品销售信息,扩大农民朋友圈;就企业来说,一方面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另一方面,延长生产链,加大加快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收益;就政府来说,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引导农民种植绿色产品,帮助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完善金融扶持政策,促进农村旅游市场开发,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城乡融合,让农民富起来。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农民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和速度。培育农民就是要让农民既职业又体面。目前“村庄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农业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开启了农业4.0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到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重塑了整个农业生态体系。农业人口的减少和农业人才匮乏要求必须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初步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制度基本确立。但新型农业队伍基础不牢,队伍不稳,农民成为体面职业任重道远。培育的针对性差、信息化弱、参与度低,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与现代农业和智能农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培育符合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智慧农业4.0的时代要求,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快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实施分类培育,提高培育的针对性;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高等院校加入培训体系,提高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在涉农高校设立专项培育计划,培育一批高水平的青年职业农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土地流转、产业支持、财政补贴、金融保险、人才奖励等政策,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加速发展,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对接城镇社保政策,解决新型职业农民的后顾之忧。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要坚持立足农业根本。农业不稳,地动山摇。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为人类提供必需的物质产品,为工业提供必需的生产原料,是工业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坚定农业的根本地位,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农业的根本地位首先体现在粮食安全上,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其次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改革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一招。“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继续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就是要彰显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就是要体现党的领导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要更好传承农耕文明。我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炎黄子孙种植五谷,饲养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本质是一种善的文明,崇尚勤劳耕作、勤俭持家和诚恳为人,培养和孕育出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邻里相帮等核心价值理念,打造了耕读传家的家庭模式。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之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农耕文明渐行渐远甚至面临丧失的风险,代表农耕文明的生产工具已经淡出农业舞台,生产生活民谣少人问津,农业生产节气更多被工作日历所取代,耕种收获的独特地方性仪式已经多年未举办。“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只能变成我们共同的回忆和寄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传承劳动人民创造的农耕文明。从设立节日的日期来说,本身就是对农耕文明的继承。中国农民丰收节设在秋分时节,契合春播秋收、春华秋实的节气规律,最能体现丰收。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100个乡村文化活动名单来看,都带有浓郁的文化特色,充分展现了当地悠久厚重的农业文化。“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农耕文明的现代表达,要以此为契机,推动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让农耕文明活起来、动起来、立起来,浸润到我们的生活,融入到我们的思想,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