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染色上千次制成《望浦东》,杨行吹塑版画传承人探索非遗新路径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吴雯怡 陈昭晖 2018-09-14 19:31
摘要:如今,龚赣弟创作的版画作品4000余件,其中450余件入选或获国际、全国和市一级的奖项。当问起是否考虑让吹塑版画走商业化路线时,龚赣弟不赞成。他认为这会破坏艺术最重要的独创性。

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一条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吹塑版画传承人龚赣弟创作出最新作品《望浦东》,以写实的手法,展现出上海的新变化。

 

作为上海的市级非遗项目,已经有三十年历史的杨行吹塑版画近年在传承的同时不断创新,作品融入了时代发展的新气象。吹塑版画作品不再沉湎于乡村特色的田间、灶前,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乃至上海的新石库门、浦东陆家嘴等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标签都成为了创作的源泉。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创作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龚赣弟说,“非遗项目不能只是一成不变的传承,更要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突破。”目前他已传授学员数千人。

 

 

行云流水创作的背后是成千上万次的求索

 

杨行吹塑版画始于1988年。当时,从江西返沪的龚赣弟看到当时上海郊区各县大多有自己的画种,而宝山没有,即结合在江西从事版画创作的实践进行发掘创新,推出了吹塑版画这个新的画种。

 

龚赣弟在教授学员

 

“文化传承不能一成不变,艺术要和生活相结合。”三十年来,龚赣弟带领着创作团队不断学习探索,从最初的色彩艳丽,画风朴实,到如今的大气沉着,浓厚怀旧,吹塑版画更加具有艺术的气息。

 

他创作《犹太难民的方舟》时,正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犹太难民纪念馆门前,规则美感的砖头触碰了他的艺术灵感。于是他以灰调色彩,再现这个沉重题材,展现了犹太人当年在上海的情形。图画中,背景沉暗的大教堂,小孩儿天真,大人沉重,面部虚化,斜射进一束光,一如黑暗中的希望。大人顶着张开手臂的小孩,在一束光里迎风出发。

 

在工作室看龚赣弟的熟练创作是一种享受,整个过程流畅精细,一气呵成。吹塑纸原本平整光滑,创作时却被折叠得松软不牢,皱巴不堪,这正是吹塑版画的关键。

 

此前,容易折坏是吹塑纸的一大缺点,后来龚赣弟渐渐发现,这张吹塑纸,可刻、可切、可剪、可揉,就特意全部褶皱。皱皱巴巴的褶皱,在复印时制造出肌理效果,挖孔也方便,这在其他版画、乃至油画里,难以做到。一揉一皱,却巧妙地有了千变万化的纹路。坏事变好事,吹塑版画有了特色,也就不可替代,便生了根芽。

 

每个东西要做大都很困难,以前受限于过小的复印纸张,吹塑版画只能做到60x60厘米的大小,要更大的画怎么办?龚赣弟尝试过不少种类的纸,当从版基上揭过来时,大部分都烂掉了。直到2007年,才找到宣纸。这个看似常规的画纸,被用到吹塑画种中来,历经了多次的探索尝试。当在吹塑纸上画好画样,刻出凹痕后,便要开始上色。用水粉上色,也是在他多年摸索完水彩、油画颜料后,才找到的最佳选择,它易上色、又不粘黏。由此,自成一派、行云流水的作画过程,背后凝聚着精益求精的无限探索。

 

做好一张画,最难的部分,是上色与复印。版画不能一次性依次上完整幅图画的颜色,要先给刻好的一个模块上色,再用宣纸覆盖,喷水,用力按压宣纸,让颜色和轮廓充分过渡到纸上。再去着手下一块模块。如此循环往复。简单的图画,模块大,完成它需要来回上色几百次。而一幅复杂的画,模块小,反反复复几千上万次。

 

今年,为了创作《望浦东》这幅作品,龚赣弟多次来到外滩,观摩浦江对岸的陆家嘴雄姿,默记于心,然后回家慢慢临摹成画,再刻在吹塑纸上,然后慢慢上色。“这幅画看似简单,但单单染色一项,就需要反复上色达上千次。”就这样,花了一个多月时间,龚赣弟才完成了这幅作品。他说,版画的创作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细心。一般完成一幅作品,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个把月。而从版基复印到宣纸,常常会错位,这是创作中最怕遇见的滑铁卢情形。因为错位无法补救,只能重来。在吹塑版画中,一幅画的纹路越复杂,色块越多样,所费的功夫,就越复杂。

 

 

让祖辈在农田耕作的老妈妈拿起画笔

 

30年来,为了普及推广吹塑版画,龚赣弟也没少费功夫。

 

他深入农村、中小学、企业,甚至是监狱,举办吹塑版画创作辅导班,逐渐形成了宝山特有的群众性的吹塑版画创作活动和创作群体,并在杨行镇建立了吹塑版画创作基地。每年不间断地举办创作辅导班,至今已教授学生数千人,几乎每个骨干作者的手上都有一大摞获奖证书。

 

学员中有许多是杨行本地人,这些祖祖辈辈在农田耕作的老妈妈,以前从来没画过画,却在龚赣弟耐心地教授下,拿起了画笔,搞起了创作。她们中许多人长年坚持参加辅导班,作品多次入选各类专业美术展览。

 

许多人慕名而来。82岁的陈相弼学习版画10多年了,还担任着版画班班长。他感慨版画创作的辛苦,“坚持下来很不容易”。版画创作的13年里,他有了把生活融入绘画的思考习惯,成了上海市版画协会会员,还入围了“江南之春上海市民美术展”、“刘海粟美术展览”等活动。辛苦,倒成了一种乐趣。老人如今很自豪,当他带着吹塑版画参展的时候,宝山文化的面孔正在越来越多的为人所认识。“外面的人再说起宝山时,就不会只有钢厂了。”

 

60岁的杨秀仙也是看到身边的朋友学习吹塑版画后,对此产生了兴趣。五年来,她几乎每天都创作版画,“有时候为了一幅画,我们每天扑在画室里,中午简单吃个客饭,就马上赶回来画了。”看到自己的画作参加各种展览,她的心里喜滋滋的。

 

 

三十年的传授,数千人数千幅作品的创作,让杨行镇吹塑版画在宝山得到了普及。从牙牙学语的幼儿园小朋友,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吹塑版画走进了大众。许多作品入选日本、澳门、香港、德国、意大利的美术展览,甚至全国美展。有的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家协会、深圳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如今,龚赣弟创作的版画作品4000余件,其中450余件入选或获国际、全国和市一级的奖项。当问起是否考虑让吹塑版画走商业化路线时,龚赣弟不赞成。他认为这会破坏艺术最重要的独创性。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群众艺术,首要功能应该在于提高民众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他说,赚钱的手段很多,但这门文化艺术是唯一的,必须倾注艺术创作者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杜晨薇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宝山报》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