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浦江创新论坛•政策论坛前瞻:融合创新时代,科技创新政策如何呼应?
分享至:
 (1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18-08-30 15:32
摘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政策要呼应这三个层面的融合,找准这三个层面融合的障碍与痛点。

 

2018浦江创新论坛以“新时代创新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将于10月29日—11月1日在上海召开。10月31日上午,以“促进融合的创新政策”为主题的浦江创新论坛•政策论坛将在上海东郊宾馆举行。本届专题论坛立足全球经济和创新周期变化,探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规律与趋势,及其对科技创新政策的需求和影响;结合对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观察,探讨适应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有效融合的政策理念、政策重点和治理模式。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所所长陈志表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等新元素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正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技术更迭加快,业态多元化、产业融合化、组织网络化成为必然趋势。近10年来,融合成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从宏观面看,表现为产业的融合,以及背后国家或者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与融合。从微观层面看,是企业等创新主体围绕着价值的创造,展开价值链的重整、延伸、重构与新生。从底层看,则是技术融合,表现为新产品、新服务的产生。

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政策要呼应这三个层面的融合,找准这三个层面融合的障碍与痛点。例如在微观层面,既需要关注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的投入与供给,也要关注各类技术的集成与应用;还要引导企业围绕价值链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各类“中间组织”,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形成新兴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宏观层面,则要打破产业进入、退出的种种壁垒,以超越以往一般意义上的产业竞争与规制原则,为新产品、新业态开辟空间;同时,要针对融合的新业态带来的诸多传统和非传统规制问题进行引导与规范。

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其中推进融合创新、协同创新是重点。陈志解释说,促进“融通”是这些科技创新政策的核心特点和目的。

一是更加关注知识的交叉融合。例如今年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等举措,目前已有后续多项具体政策落实。

二是更加关注创新体系与创新链的融通。这是近年科技创新政策的核心所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了构建国家创新体系这一重大任务,提出“要建设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后续的多项政策,例如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等)改革、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方式创新,都瞄准了促进创新体系的融通、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一重大目标。

三是更加关注产业链与价值链的融合。这在各个区域特别是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政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北京出台了10个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具体落实的种种举措都充分体现出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新技术、新业态融合这一中心思想。

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市场活力占优。如何让上海成长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在陈志看来,还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突破。一是突破创新领域的界限,要力图产生更多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二是突破地域的限制,将长三角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进行到底;三是突破体制的约束,将以张江实验室为代表的创新载体建设成代表中国的国际一流战略科技力量;四是继续突破政策的障碍,围绕科技成果的创新、流动与转化,科技英才的汇聚等重要议题,深入推进改革,营造更加优良的创新生态。

 

栏目主编:孔同 文字编辑:廖诗琪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