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吐鲁番文书所见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的大一统史事,是展现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生动案例。
政治大一统——
贞观十四年,唐平高昌,在当地设置安西都护府与西州州府,实行军、民二元分治管理体制。其后,改二元分治为一元化管理,由安西都护府统辖西州一切军政事务,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理与管辖。
户籍制与府兵制是确保政治一体性的重要支柱。通过在西州推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唐代将社会性单位“家”转化为政治性单位“户”。同时,在西州推行府兵制。开元六年以前,府兵简点每年一次,此后改为三年一次。西州与内地步调一致,深刻体现了唐代府兵制度改革的一体性。
文书行政是政治制度得以运行的关键环节。从现有吐鲁番文书资料来看,唐代解文有县申州解、折冲府申州解、州申尚书省解三种。解文与下行文书符文紧密对应,承载着政令传达、信息沟通的重要功能。唐代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之间由此形成紧密的政治统一体。
经济大一统——
吐鲁番所出授田、退田、欠田诸文书以及户籍文书中“合受田”“应受田”“已受田”“未受田”等相关记载,表明唐代均田令在西北边疆得到有效推行。
文书显示,西州百姓每丁纳租陆斗,緤布一匹。由于授田不足,租额相对较少,既体现了国家租调制度的统一性,也反映了地方州府在执行时的灵活性。
唐人张籍《凉州词》所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显示出内地与西域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吐鲁番所出“仪凤三年度支奏抄”及来自陕西、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等地的庸调布,表明唐代通过中央主导的财政性物流实现了对地方州县所收租调的统一再分配。西域与内地通过财政性物流联结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经济网络。
文化大一统——
吐鲁番出土了大量经史子集文献,如《尚书》《史记》《文选》《大唐西域记》等,均用汉文书写而成,与传世典籍相互印证,反映了一脉相承的文化大一统。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吐鲁番文书中发现有《大唐开元礼》残片,书法工整,且严格遵循唐代“平阙式”,表明国家礼典行用于西北边疆,西州与内地具有相同的礼仪构造与社会实践。
教育是实现文化统一的关键环节。《论语》是唐代西州学生的必修课。吐鲁番所出景龙四年学童卜天寿所抄《论语郑玄注》残本,使亡佚千年的郑注《论语》重见天日。
此外,吐鲁番还出土多件童蒙读物《太公家教》残片。依此可以确认,《太公家教》成书于七世纪下半叶,八世纪广泛传播于全国各地。通过汉文经史教育,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得到了有效加强。
(作者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