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与实的平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细节的挖掘以及艺术实践创新上大胆探索

《破晓东方》:细节是历史的表情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余晨扬/张熠 日期:2023-02-09
■本报驻京记者 余晨扬 本报记者 张熠

跨年之际,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破晓东方》带观众重回上海解放第一年,全景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从“战上海”到“建上海”的艰辛历程。“细节是历史的表情。”正在吉林拍摄电视剧《冬与狮》、以视频方式参会的导演高希希再次强调了《破晓东方》的创作理念,“电视剧前后历经3年才得以与观众见面,在创作上是扎实厚重、有层次的,在虚与实的平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细节的挖掘以及艺术实践创新上,做了很多准备和努力”。

昨天,由中国电视艺委会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电视剧《破晓东方》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出席会议并讲话。本剧收视表现亮眼,中国视听大数据(CVB)黄金时段电视剧最高收视率1.975%,集均收视率1.625%,多次领跑周榜;东方卫视、浙江卫视CSM64城综合收视率0.669%,位列同时段卫视第一。新媒体播出热度多次位居爱优腾、灯塔、骨朵等榜单前列。

用细节塑造人物,还原历史本来样貌

《破晓东方》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党的二十大——我们的新时代”展播重点项目,改编自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已故作家刘统的纪实文学《战上海》,以上海解放一年间惊心动魄的历史为叙事中心,全景式铺开中国共产党解放上海、接管政权,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以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解放上海、安定上海的故事。

落点真实历史事件,在影视表现上,本剧填充了丰沛的细节。国民党反动派抓捕李白同志的戏份,可谓紧张刺激。 下转5版(上接第1版)高希希坦言,在拍摄李白烈士牺牲的情节时,在坚持历史真实叙事的同时,在部分细节中加入了戏剧化的内容,实现了人物情感的升华,“保证艺术性,又让历史真实不单薄”。

高希希还正面回应了网友热议的由张嘉益饰演陈毅的话题。他说:“《破晓东方》里描写的陈毅同志,既是大家熟悉的‘陈老总’,也是一位去上海‘赶考的考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任市长。要表现出这三种身份的心理状态变化,非常需要表演者的功力。相较于战场上的‘陈老总’,担任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首任市长的陈毅,离普通人更近,更有人情味。在选择演员时,希望既能展现出陈毅同志作为军人刚毅的一面,也想努力为观众呈现出他‘儒将’的风采,张嘉益比一般的特型演员更具有表现力。”

第一次在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中扮演“红色资本家”的演员冯绍峰同样选择用一个个细节来塑造人物,还原历史本来的样貌。“荣毅仁就像一面镜子,如实反射出他所经历的这个新时代的每一个进步。”剧中有一场戏让冯绍峰印象深刻。“荣毅仁清晨骑车上街,看到满城露宿的解放军战士,他做了一个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动作,就是下车去用手试探战士的鼻息。”这一细节看似莽撞,实则符合逻辑——以荣毅仁的见识,躺在大街上的军人以往大多是战死而未收拾的尸体,面前是一支胜利之师,他们竟然没有闯进百姓家,而是极度自律地露宿街头。“他感受到指尖鼻息的那一秒钟,感动和信心都聚拢而来。就像总编剧龙平平说的,这一刻,就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刻。”冯绍峰说。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胆尝试创新

《破晓东方》的创作前后历时3年,剧本十易其稿。2022年春夏之交,摄制团队转战横店全封闭拍摄三个多月,涉及141个场景、161位主要演员、7万多件道具,先后1万多人进组。最终克服重重困难,保障了如期开播,打赢了荧屏背后的一场硬仗。

总编剧龙平平介绍,《破晓东方》以解放上海、建设上海为基本素材,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夺取革命胜利的最后关头,如何“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这是党史题材电视剧上的一个空白。”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题材,填补“空白”并不容易。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破晓东方》丰富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叙事格局和表现手法。该剧将革命放在一个更丰富、更细致的时代氛围中表现,使革命主题阐述得更丰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申积军表示,这部剧既有高屋建瓴的领导视角,也有酸甜苦辣的民间视角;既有激昂惨烈的武戏,又有暗流涌动的“文戏”;既有历史真实的一线领导班子运筹帷幄,又有虚构但又符合当时真实市民家庭状态的民生烟火。

龙平平介绍,全体创作人员在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下,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所有的重大事件、重要决策、重要人物的经历和贡献的表现上,坚持有充分的史料支撑,绝不虚构。在这个基础上,对重大决策的贯彻、表现形式,对一些故事的具体情节做了艺术上的较大加工。”他说,在将领袖人物生活化,用平视的角度去展现领袖人物形象方面,剧集做了大胆探索,“这也引起了一些议论,一部电视剧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热评,包括批评、赞扬,这应该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