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秩耕耘守初心 筑梦奋进谱新篇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由1985年成立的上海工商学院与1993年成立的民办中华高等职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整合组建而来。其中,由民建上海市委和上海市工商联举办的上海工商学院,是上海第一所可颁发国家大专文凭的民办高校。学校扎根上海办学,期间历经两校整合、两次办学转型、四次校址迁移、五次校名更迭。在40年办学历程中,这所由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等统战系统社会团体及民主党派共同举办的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始终与时代同频,恪守职教使命,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党建引领,筑牢育人根基与发展引擎
学校始终将党的建设置于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将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不断完善“需求引领、产教融合、供需适配”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具有“理想素养有境界、知识技能有特点、创新创业有实践、终身发展有潜力”特质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紧密结合、同频共振,现已建成了3个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和10门市级示范课程,育人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贯穿队伍建设全过程。以党性修养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以专业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在学校打造了5个上海市级教学团队,4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名教师获上海教育系统“申教名匠”,多名教师成为上海市首席技师、上海市民匠之师,一批教师荣获上海市育才奖和黄炎培杰出教师奖。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起到了“头雁效应”,带动了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升。
党建引领聚合力,办学实践结硕果。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连续十年获评“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并荣获“嘉定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党建与办学治校的深度融合,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新生态
学校立足上海、扎根区域、面向全国,瞄准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技能专长。学校紧密对接产业发展,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持续探索“四链接三融合一提升”的专业群建设新路径,实施“三建设四对接”的校企融合育人工程。目前,学校已携手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5个产业学院,建设了50个具备产业特色的校外实践基地,开设的“现代学徒制”“订单班”“专项班”数量达到70个。
学校围绕汽车工业、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健康、商贸流通、时尚消费等行业产业,重点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现代服务、大数据与商务管理、托育服务等专业群。与上汽集团、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与实训中心,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学校瞄准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需求引领、产教融合、供需适配”的协同育人机制,从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适配度。
平台赋能,打造技能创新与服务高地
学校注重建设高水平的实践平台,现有176个校内实训场所和36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包括教育部认定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生产性实训基地”“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上海市移动互联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上海市智能制造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高水平平台。
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的重要集训基地,学校建设了“汽车技术”“数控铣”“珠宝加工”“网络系统管理”“移动应用开发”和“餐厅服务”等6个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集训基地;建设“珠宝加工(牵头)”“软件测试(牵头)”“数字交互媒体设计”“汽车喷漆”“光电技术”“信息网络布线”“网络系统管理”“移动应用开发”“烹饪(西餐)”等9个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集训场所;同时,学校还拥有“育婴”“茶艺”“养老护理”等3个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学校的“汽车电器维修工(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技术方向)”“汽车整车装调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方向)”“汽车零部件装调工(汽车电动化技术方向)”“新能源汽车维修工(节能减排与氢动力技术方向)”“首饰设计师”等5个项目被认定为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海市集训单位;“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珠宝加工”“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区块链应用操作”和“家政服务(整理收纳)”等5个项目被认定为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国赛精选项目上海市集训单位;“智能汽车软件开发”“育婴”“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区块链技术”和“养老护理”等4个项目为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国赛精选项目上海市集训单位。这些集训基地已经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和产业技术的“推进器”。
2023年8月,学校携手上海嘉捷通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上海嘉定区产教联合体,构建政府、园区、企业、学校共建共管的治理模式。2024年,学校又与卓越紧固、永达汽车等10余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定向班培养,并建设11个微专业,与订单式培养互为补充,以更好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
硕果盈枝,彰显教育内涵与品牌实力
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学校教育教学建设成果不断涌现。现拥有国家教学资源库2项、上海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项、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
学校师生在技术技能竞赛平台上屡创佳绩。在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2枚银牌、5项优胜奖,4名选手入围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在上海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收获4枚金牌、7枚银牌、7枚铜牌;在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68名师生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8项。在2023年和2024年,学校于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2枚金牌、1枚铜牌、1项优胜奖;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荣获1枚金牌、3枚铜牌,展现了师生过硬的专业技能。
就业质量持续攀升。根据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学校在《2024中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20位、上海第2位。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7%以上,签约率达95%以上,专业对口率超91.5%。在2024年上海应用技能型高校分类评价中,学校位列民办高职学校第一。“2025软科民办高职专科排名”进入全国10强,武书连中国一流民办高职高专排名第11名,办学实力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四十年风雨兼程,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党建为引领,以深化产教融合为路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职业发展的蓄能地、大国工匠的孕育地、区域企业发展的助推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服务贡献能力,最终建成工科特色鲜明、服务能力突出、示范效应显著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在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工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