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究竟是怎样一种力量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苏智良 日期:2025-10-16
■苏智良

1921年7月23日晚,13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国人在上海树德里的客厅里开会,宣布了中共“一大”开幕,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

信仰是一种伟大的情感,是一种创造力。

革命的征程中充满血与火,在“一大”前入党的58名党员中,有23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同时因为有信仰,不断地有青年人前赴后继,加入革命队伍。

1927年6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为了得到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陈延年用尽酷刑,将他折磨得体无完肤。但陈延年以钢铁般的意志,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最后英勇牺牲。

一年后,陈延年的弟弟——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陈乔年,走向枫林桥刑场,他乐观地说:“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难友们问他,对党对家庭有何遗言。他回答说:“对家庭毫无牵挂,对党的尽力营救,表示衷心感谢。”

俞秀松离开浙江诸暨老家走上革命道路时,发誓一定要让天下的讨饭佬都有饭吃才回家。他后来担任新疆学院(今新疆大学)院长,在新生入学典礼上,亲自讲授《树立革命人生观》课程,强调革命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革命放在首位,树立远大理想,并具备坚定的革命意志。

信仰,是心存信念,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可,甚至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

1935年,方志敏在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不幸被国民党军队俘获。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敌人让他写“悔过书”,他却利用敌人提供的纸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篇章,抒发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可爱的中国》里,他描绘了对未来中国的美好憧憬。然而,他自己却无法看到这一天。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在狱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信仰如同一个人的灵魂,支配一个人走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1940年的林海雪原中,5天5夜,杨靖宇没有吃任何粮食。偶遇的老乡劝他:“你投降吧。”杨靖宇回答道:“咱们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杨靖宇战斗到最后时刻,倒在了林海深处的雪地上,他把信仰作为最后归途。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向前辈学习,找到自己的信仰,自信、善良、敬畏、感恩、担当,书写美好的人生。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