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味”在学术领域引发伦理争议

高可信度和结构化的权威内容仍是出版业的竞争护城河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瑞哲 日期:2025-08-17
本报记者 徐瑞哲

昨晚,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书展上发布《AIGC技术对中国出版行业影响及应用情况调研报告》,对人工智能技术给出版业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变革作出详尽分析。

这一报告系统分析全国各地1049份有效回收的调研问卷,并深度访谈十余家相关机构负责人,从选题策划、内容创作、审核校对、装帧设计、出版印刷、用户体验和营销推广7个环节入手,分析AIGC技术在出版业所表现的优势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应用建议和行业发展思路。

调研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AIGC技术对当下的出版业带来了降本增效、精准决策、服务增值和风险规避等多方面的效益。

国内出版业对AIGC技术抱持“愿尝试,求落地”的积极拥抱和主动求索态度,但从认知到应用依然存在明显落差。AIGC技术平台的部署路径单一,其中自建平台的仅占11%,通过接口嵌入的占17.8%,未来计划部署的占38%。

调研表明,AIGC技术应用在出版产业链环节的高渗透率,体现在审核校对(65.7%)、内容创作(56.1%)、用户体验与营销(45.4%)等环节。

调研还发现,54.9%的受访者关注到了AIGC技术对出版业带来的伦理挑战和版权风险,认为大模型的训练语料如果未经正式授权,将带来法律边界模糊、维权成本高、盗版成本低等一系列问题,AIGC生成内容的“AI味”尤其易在学术领域引发伦理争议。

受访者普遍认为,专业语料仍然是出版业在AIGC时代的核心资产和结构性比较优势,高可信度和结构化的权威内容构筑了出版业的知识底座和竞争护城河。

当天,华东师大出版学院、华东师大上海出版研究院和智象未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数智出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