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办宏星小学:“拼图式”管理让运动两小时落地生根
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掷地有声: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这一要求如何真正融入校园日常?近日,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主题的小学体育教研活动在上海市民办宏星小学开展。学校以创新“拼图式”时间管理,将两小时体育活动精细拆解为五块关键“拼图”,无缝嵌入学生全天校园生活,为这道难题提供了切实解法。
体育课程严格执行每天1节体育课的标准,构建了“基础+专项+特色”课程体系。学校引入校外资源,开设跳绳、花样跳绳、武术、游泳等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大课间体育活动采用创新的“X+1”模式——上午30分钟活动包含X项自选项目(如呼啦圈、跳跳球、传统踩高跷、非遗滚铁环等)加1套广播操;下午则转向室内操、韵律操、眼球操等室内项目。
课后服务成为发展特长的黄金时段,学校提供田径、足球、篮球、啦啦操等多样化运动队及科学训练计划。课间体育锻炼以“微运动”形式激活碎片时间。智慧操场系统成为亮点,学生可自主进行AI辅助的体测项目(如50米跑、跳绳),实时生成个性化报告。场地被科学划分为游戏、器材、跳绳、民间体育、益智乐动五大区域,确保安全有序。
体育作业借助“乐动体育”小程序,学生完成每日跳绳(必选)及开合跳等自选动作打卡。小长假更变身为“线上运动会”,AI视觉技术精准监测动作规范。
虹口区小学体育教研员朱建华老师对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学校体育工作不仅要做实,更要做细,这样才能让校园的体育氛围更浓烈,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真正的提高。最后朱老师对暑期学生体质健康专项赛(线上)方案进行详细的解读。
宏星小学的探索证明,运动时间绝非“挤”不出来。通过巧思与实干,以时间拼图承载运动理想,每个孩子都能在持久锻炼中铸就强健体魄与坚韧意志,这正是新时代体育教育最坚实的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