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沪上青年师生、科研人员和产业界年轻一代纷纷表示——

全力拥抱“年轻的事业”,奋力开创“年轻人的事业”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25-04-30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昨天在上海考察,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在与现场青年创新人才交流时如是说。

总书记温暖而有力的话语,激荡着在场众多年轻人的心灵,更为一代年轻人的奋斗指明了方向。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热血沸腾。上海、人工智能、年轻人是其中的关键词。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应主动融入国家发展、融入时代变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年力量。”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黄达昨天在“模速空间”举行的“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主题沙龙上,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

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在上海,来自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青年师生和产业界年轻一代纷纷表示,将全力拥抱人工智能这个“年轻的事业”,奋力开创“年轻人的事业”,将个体奋斗嵌入国家发展的脉络中,跑好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接力棒。

勇担使命,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的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是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寄希望于年轻人。”总书记的讲话,让众多青年师生倍感振奋,倍感光荣,倍感使命与责任。

在探索人工智能发展的道路上,年轻人扮演着重要角色。

“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更加明确了当下我们研究工作的社会价值与国家使命,更深切体会到青年科研人员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中的历史责任。”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彭博从事的正是人工智能研究,昨天在沙龙活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这次经历定让我终生难忘,也更加坚定了我的学术志向,我将以更昂扬的斗志投身科研事业,自立自强,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2025年可谓是AI应用爆发的元年,全球AI竞赛步入‘中国时刻’,AI发展迎来关键窗口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大家都憋着一股子劲,一定要做出点成绩。”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90后许岚自本科起便深耕计算机视觉赛道,去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CLAY 3D原生生成式大模型获得美国计算机协会SIGGRAPH 2024最佳技术论文奖荣誉提名。令许岚自豪的是,不仅主要作者是上科大的学生,合作单位中排名第二的影眸科技创始人同样也是上科大的学生。

在上科大,年轻教师与年轻学生一起尝试,在产业中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解决实际问题。“正如总书记所说,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相信在上海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热土,一定能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的力量。”许岚说。

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王耀千谈到,近年来,从ChatGPT到DeepSeek,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逐渐从追赶者转变为引领者,在这背后,正是无数高校与行业内青年科研人员为攻关创新而挥洒汗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我们当不断增长本领,跑好历史的接力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绽放光彩。”

“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坐标系中,我深知团队的工作承载着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张凯同样备受鼓舞。他所在的团队正深耕在“教育+AI”前沿领域,在研发自适应学习系统时,创新采用多模态情感计算技术。张凯感慨,这些探索充分印证,青年科研工作者既要勇攀技术高峰,更要守护教育温度。“突破认知计算、人机协同、情感计算等关键技术,用技术创新推动教育公平,让AI真正成为照亮每个孩子成长之路的明灯。这是属于我们的长征,也是青年一代对时代的庄严应答。”

勇攀高峰,在大有可为的新赛道绽放青春光彩

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上海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全面提升科技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支点,更是服务国家战略、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关键领域。瞄准新领域新赛道,全力培育年轻一代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海的青年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真抓实干,砥砺奋进续写新篇。

作为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模速空间”已入驻企业100余家。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漆远的创业企业无限光年也是其中之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总书记对人工智能的关注,让我们受到鼓舞,也感到了责任。如何把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如何把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成果变成能够落地、造福人类并且不断迭代的创新产品,这正是年轻的科研人员要不断探索、发力的领域。”在漆远所在的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攻关的垂直领域科学大模型不仅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认可,后续也将陆续成立人工智能孵化企业。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戴国浩是人工智能企业无问芯穹的创始人,这家企业也是“模速空间”孵化的企业之一。“总书记此次考察上海,在调研中十分关注人工智能企业以及相关技术落地场景,这更凸显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聚焦基础研究,努力突破智能芯片、算法框架等前沿难题,同时更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制造、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赋能。”

作为“模速空间”的标杆企业之一,特赞科技的创始人范凌也是同济大学教授。“当前,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我国在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丰富性上具有优势,让我更坚定‘以用促研’的思路。”在范凌看来,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实践者,既要奋力完成“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也要实现“从1到N”的创新应用落地。“未来,我将继续扎根上海,面向世界,勇攀科技研发与应用的前沿。”

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无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长彭艳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从现实需求中提炼出重要科技问题,这种转变使得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提升科研的实际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无人艇挺进深海、守卫海疆,青年学子的科研热情也大大提高。”彭艳表示,目前,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约70%本科生从大一就参加科创项目和竞赛,100%研究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这种将实际需求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他们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强烈的荣誉感、价值感,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教授黄岩军说,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竞技场,自动驾驶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也为其提供了丰富场景和数据。“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怀揣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坚守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并重,积极投身人工智能强国和汽车强国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

全国劳模、星逻人工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肖素枝表示,面向未来,她和团队成员将继续攻坚克难,大胆探索,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全力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干践行使命,以创新开拓未来。

勇立潮头,为党为国培育更多科创新星

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只有营造更好的生态,才能让更多青年创新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

“总书记的讲话令人振奋,我们将持续引领青年常怀爱国之心,积极动员青年践行报国之志,全力服务青年增进强国之能。持续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方向指引、制度保障和容错机制。”团市委书记上官剑表示,将为青年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氛围,推动广大青年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本领,不断为党为国培育科创新星。

作为沪上的一名青年教师、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副校长奚鋐宙的话也代表了众多青年教师的心声:面对智能技术重构未来社会的图景,一线教师首先要躬身入局,持续探索AI教育应用的前沿领域,培养未来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在徐汇区不少中小学课堂,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正在渐次落地。奚鋐宙带领青年教师组建跨学科教研共同体,以“案例共创—课堂实践—反思迭代”的螺旋式研修,带动更多教师跨越技术鸿沟。

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研究室主任王世达谈到,当前,一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主动关注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和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要悉心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为国家培养智能时代合格的数字公民和优秀的创新拔尖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接续奋斗。”

虹口区也是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全区100多位年轻教师在短短百日内就开发出了177个针对各自教学痛点的教育智能体。虹口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徐扬表示,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变革之路上,广大青年教师正主动融入变革,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智慧学习的引领者”,“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我们更要勇立潮头,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育人本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