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春季促就业系列招聘会临港专场人气足,本地企业占七成
吸引更多年轻的人留在年轻的城
来源:文汇报
作者:吴金娇
日期:2025-04-26
■本报记者 吴金娇
“这次来招聘会,我的求职目标就是希望留在临港新片区,到新兴产业去工作。”日前举行的2025届上海高校春季促就业系列招聘会(临港新片区专场)上,上海电力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25届硕士毕业生吴彤收获颇丰,一下午的时间,她陆续给多家集成电路企业投去简历,部分企业给出二面意向。
供与需的快速对接源自高匹配度。据悉,此次的招聘会为期两天,共吸引了35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岗位1500余个。其中,来自临港新片区的企业占七成,相当一部分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重点企业。
稳定的落户预期,强化对人才的吸引力
用好政策红利,吸引更多年轻的人留在年轻的城。临港新片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业务主任张培介绍,临港不仅有“稳定、透明、可及”的落户预期,还有各类低成本、便利化、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比如,博士应届生,在沪所有高校的应届硕士生、全国一流建设高校硕士应届生、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硕士应届生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应届生可直接落户临港。
同时,临港新片区对认定的重点用人单位加大人才落户支持力度,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相应工作经历大于1年可落户,本科学历学位核心业务骨干相应工作经历大于2年可落户。此外,临港主城区人才公寓,租金约每月30元/平方米,低于市场价格。临港还实施了“人才筑巢工程系列政策”,对在临港实习的大学生,可提供每个月最高5000元的大学生实习补贴,最高10万元的实习基地年度运营补贴。相关人才可享受连续3年,每个月1000至5000元不等的租房补贴等福利。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一个舞台。”张培呼吁,更多高校毕业生关注临港、选择临港、扎根临港,与新城共成长。
协同育人生态,持续提升“留临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电机学院是上海“留临率榜首高校”。上海电机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张跃辉透露,2024年全校共有381名毕业生在临港就业,占毕业生人数的12.73%。
助力更多高校学生了解临港、融入临港、建设临港,去年4月,上海电机学院联合国内20多所应用型高校、30多家临港重点企业及科研机构发起成立“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联盟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聚焦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需求,着力构建“政-企-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生态。今年,联盟成员再次扩容,包括桂林理工大学等8所市内外高校、上海临科智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加入其中。新加入联盟的成员企业大多为临港地区该行业的链主企业,进一步拓展了联盟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招聘会现场还发布了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一核引领”,通过“十向融通”“百员联动”“千校万企”“万岗历练”计划,持续深化高校与临港新片区企业的协同。具体而言,到2025年底将为临港重点产业输送1500名以上“懂技术、通产业、会创新”的联盟高校学子,支撑新片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每月发布临港企业招聘需求100条以上,其中技术研发类岗位占比不低于60%;推动80%以上成员高校与临港企业建立稳定人才输送管道;每年组织2000名学生在临港开展就业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确保2025届毕业生至少获得5条岗位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