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峥嵘创辉煌 砥砺奋斗谱新篇
——写在上海市东昌东校建校60周年之际
来源:文汇报
作者:刘生金
日期:2025-02-10
六秩风雨,弦歌奋进;万千桃李,遍布天下。上海市东昌东校创办于1964年,原名为崂山中学,1999年更名为东昌东校,2024年,上海市东昌东校迎来了其建校60周年的光辉时刻。自1964年创立至今,历经风雨洗礼,薪传一甲子,东昌东校已成长为浦东新区教育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家门口好学校。
历史为根 打造浦东教育新标杆
回顾东昌东校的发展历程,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无数前辈的智慧与汗水。20世纪60至70年代,在首任校长谈浚“德才兼备,爱国爱校”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初步建立起规范的教学体系。进入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学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任校长俞敦华提出的“发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体活力”的教育方针,不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也为学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从此,科研成为推动学校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到了90年代,王卫军校长进一步强调每个学生的个体价值,倡导通过丰富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1999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时任崂山中学(现更名东昌东校)校长杨义成先生大胆改革,借鉴东昌高级中学的成功经验,同时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除了硬件设施升级外,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极大加强。随后几年间,李永明及张武两位继任者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形成了“诚信立身,好学力行,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核心办学思想。
近年来,特别是2019年加入洋泾教育集团以来,东昌东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持续深化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培养与创新能力训练相结合,力求实现每位学子全面而有特色地成长。2023年,学校又顺利成为陆家嘴学区成员之一,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共建项目,致力于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形象。六十载风雨兼程,东昌东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校先后获得了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雏鹰大队、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浦东新区新优质学校、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浦东新区文明单位、浦东新区一级党支部、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校、浦东新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浦东新区中学生行为规范三星级示范学校、浦东新区模范退休教工之家、浦东新区优秀少先队、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德育基地、浦东新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体教结合学校、浦东新区综合治理先进学校、浦东新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校、浦东新区优秀家长学校、浦东新区教科研基地、陆家嘴街道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教学质量连年保持较高水平状态,多名学生成功考入市区重点高中,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人才为先 构建高素质教师团队
东昌东校,一所深谙教育精髓的学府,始终将教师队伍的建设视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石。六十载风雨兼程,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精心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通过制度建设的完善、课题研究的引领、教学实践的磨砺、校本研修的深化以及教研组建设的强化,教师们的专业技能在各个维度上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职称晋升方面,教师们实现了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跨越;在教学方法上,他们由守旧走向创新;在教研层面,则完成了从依赖经验到依托科学的转型;业务进修方面,更是从一次性学习过渡到了终身学习的状态;而在学术追求上,则逐步成长为既能够传授知识又精通学术研究的学者型教师。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东昌东校特别重视校本研修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针对性强的培训项目。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师德修养教育、课堂效率改进策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主题。此外,针对新版教材使用及中考制度改革带来的挑战,学校还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旨在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最新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学校更是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成长平台。除了常规性的市级或区级进修机会外,还特别推行了“师徒配对”计划——让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员带领新人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并在此过程中传授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新入职的老师们还有机会参与到各种比赛当中去锻炼自己。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见习期教师的培养方面,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在最近一学年内,有超过六成的参评课程被评为优秀等级。此外,学校始终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各项研究工作,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学习与研究团体。如今,学校各科目均已建立起了自己的优势特色,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以及政史地四大学科组荣获“浦东新区优秀教研组”称号,而理科综合组则因独特之处受到表彰,评为特色教研组。
课程为纲 探索新时代教学模式
学校以“诚信立身,好学力行,焕发师生生命活力”为指导思想,始终将教学工作放在核心位置,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教学方式,通过课程创新、多元化学习活动和教学改革,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
丰富内涵发展,精准把握。学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义务阶段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精确航标,紧密围绕“双减”政策之精髓,全面铺展区级重点课题——《以情感教学促进初中生高质量学习的校本实践研究》的宏伟蓝图。启动之初,精心策划前测调查。依据评价诊断的精准反馈,灵活调整行动研究的内容与实施计划,充分发挥科研在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中的强大引擎作用。在全面洞悉初中生高质量学习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学校精心厘定了初中生高质量学习素养的培养内容、实施途径及其下的实施策略、方式与方法和评价体系。学校致力于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沉浸于积极的学习情态,历经高效的学习过程,习得丰富多元的学习策略、方式与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收获卓越的学习成果,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勇于担当。面对教育改革的汹涌浪潮,特别是中考新政的严峻挑战,学校勇于担当,积极探索“适应性教学”的崭新模式。学校精心制订了连续性课程计划与教学目标,致力于探索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构建了教学研究课的实践机制和“三组联动”研学模式(专家组、教研组、备课组),形成了一套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体系。
多样选修项目,铺设基石。学校大力推行多样化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至今学校已成功编制了包括《花样跳绳》《口琴演奏入门》等一系列特色艺体课程,并开设了诸如《古典诗词鉴赏》《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等众多深受好评的新课程。其中,《口琴基础训练》《青少年理财知识介绍》以及《创意跳绳技巧指南》更是成为了全校师生广泛参与的品牌项目,实现了百分之百的覆盖率。作为浦东新区内享有盛誉的艺术体育特色学校之一,东昌东校还依托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平台组建了专业团队——如口琴乐队、花样跳绳表演队等,它们不仅频繁亮相于区级乃至更高级别的竞技舞台上摘金夺银,更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推进“双减”工作,五育融合。在“双减”政策的强劲推动下,学校以“五育融合”为核心,精心构建减负增效的教学体系。强化作业设计的精致程度,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松掌握知识。同时,还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贴心的补差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提升课程。在课后服务方面,结合社团活动和学科拓展的多元化需求,推出了形式多样的课后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拓宽视野、锻炼能力。
德育为魂 浸润学生身心成长
学校的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特色与学情实际,结合学校特点,将德育融入日常管理和各项活动中,力求在每个细节中落实德育教育,助力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品德,发展全面素质。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依托洋泾教育集团的优秀教育资源,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各类活动,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朗诵团活动,学生们深情诵读《我们将祖国传唱》,将爱党爱国的情感融入心灵深处。此外,学校还组织师生参与踏访青浦区白鹤镇塘湾村“浙东新四军北撤之路和平标语”、练塘古镇故里、徒步青西郊野公园的红色寻访定向活动,进一步引领师生深入感知红色历史,感悟红色信仰。每年的国庆歌会则是东昌东校另一项重要的德育活动。通过大合唱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除了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依托科技节和体育节等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每年的科技节围绕“创意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的主题展开,学生们通过科技小发明、无人机制作、环保材质时装秀等项目,体验科学的乐趣,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体育节则以“健体砺志,筑梦冬奥”等为主题,通过篮球对抗赛、长跑比赛、趣味冬奥竞技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面貌。
与此同时,学校十分注重艺术教育的开展。每年的艺术节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时,结合《初中生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个案探索》课题,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劳动素养。此外,学校还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开设了舞蹈、国际象棋、风筝等社团课程提供了多样化的兴趣平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
一甲子年轮,铭刻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峥嵘;六十载春秋,记录着步履的铿锵与奋进的昂扬。我们坚信,上海市东昌东校必将承载着六十载的深厚文化与历代东昌东校人的宏伟梦想,秉持着“诚信立身,好学力行,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办学理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书写教育的新篇章,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上海市东昌东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刘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