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 升级蝶变 专业改造开启新篇章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传统经管类专业转型发展探索之路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24-11-29
席卷而来的新技术革命和AI人工智能的催生应用,传统经管类专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RPA——财务流程机器人,正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工记账与审核;具备智能柜台和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在线银行,带来传统柜台业务的大幅萎缩;国际AEO标准的导入和应用,使货物通关方式逐渐便捷化和智能化;大数据和AI技术,促进传统电商服务进一步个性化和定制化……

新业态下,会计、金融、报关、电商、物流等行业正在发生巨变,经管类专业的传统培养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行业人才需求。是因循守旧,等待专业被淘汰和消亡?还是应对挑战,对传统经管类专业转型升级,实现重生?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面对行业巨变,主动作为,探索出了一条经管类专业转型发展的新路。

东海经管学院:

底蕴与荣耀交织的转型起点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下辖会计系、物流系和商务系,设有“大数据与会计”“财税大数据应用”“关务与外贸服务”“现代物流管理”“国际金融”“电子商务”等六个专业。学院已搭建完成“中高—高职—高本”职业教育立交桥,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人。

学院注重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所辖“智慧财经”和“数字商贸”两大专业群均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高水平专业群;三个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先后创设了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学院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五个专业教学团队被批准为上海市优秀教师创新团队。

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先后获得“46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中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大赛一等奖”等殊荣;学院的专业品牌在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

新业态倒逼:

传统经管专业教改破茧之因

行业变革与外部挑战。随着前沿技术的快速渗透,RPA财务机器人、BI大数据分析、AIGC应用等新技术正广泛应用于财经商贸领域,新技术与财经商贸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日益成熟,传统人才培养的滞后性越来越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经管类专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

学院基础与使命担当。长期致力于专业建设的东海经管学院,教学改革和专业品牌在行业内形成重大影响力,在上海市高职院校专业质量监测中,“关务与外贸服务”“大数据与会计”均名列高职院校第一名。面对业态变化和转型需求,经管教学团队站在改革的前列,为传统经管类专业探索一条转型发展的道路。

教改理念与转型定位。基于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建设任务,学院确立了新业态下的教改理念:聚焦民生需求,契合就业面向,各专业跟踪新业态下的人才需求,培养适用人才;对接行业标准,推进产教融合,将行业龙头企业引入学校,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导入国际标准,拓展国际视野,将国际AEO标准融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课程思政,破解只重专业技能而忽视品德培养的困境,塑造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经管人才。专业转型的定位是:聚焦新技术发展趋势,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智优创新”的教学团队;探索“培养‘驾驭AI,赋能企业发展’高质量智慧经管人才”;开发基于新技术的教学资源;升级建设“数智未来”实训室。

多措并举:

转型“智”变下的创新“组合拳”

求贤若渴,布局人才高地。导入新技术,实现专业的升级改造,队伍建设是关键。学院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布局跨界技能人才队伍,学院班子达成共识,尽快建设一支能够引领专业建设和改造的人才队伍——一是人才引进。院长严玉康求贤若渴,早作布局,经过多次走访、真情打动,先后从用友公司和其他院校引进了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刘舒叶、朱丹萍等骨干教师,目前都已成为推进专业改造的带头人。二是队伍培养。近五年来,学院培养了16名骨干教师晋升副教授,掌握行业前沿技术,成为了专业升级改造的中坚力量。三是广揽博士。学院先后从海内外引进了高峰、范文忠等博士,他们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行业新技术,共同参与学院的专业改造。

“智优创新”,锻造教改团队。为紧跟新业态发展,经管学院构建了一支“校行企”参与的“双带头人+名师名匠+数智优师”的“智优创新”教改团队——一是行业带头人引领。学院聘请了深谙国际AEO标准的行业专家——上海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李林海秘书长和掌握RPA流程机器人前沿技术的企业专家——上海泓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楚万文总经理等行企专家,形成“教学名师+行业名家”的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共同引领专业建设与改造。二是名师名匠融入。通过多种形式,学院聘请了一批行业名师名匠担任兼职教师,增强团队整体实力,推进专业改革和创新发展。三是新技术培训。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参加RPA机器人、Python应用、BI大数据分析、AIGC应用等新技术培训,为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新技术支撑。

“数智赋能”,重构标准体系。学院对传统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革命性重构——一是顶层设计标准。学院多次召集院校和行业专家,深度研讨,依据业态变化和行业发展,动态调整各专业定位和培养标准。二是课程体系重构。在各专业顶层设计基础上,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以财务机器人为核心”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造,其核心课程确定为《RPA机器人基础》《RPA财务机器人应用》《RPA机器人综合实操》《Python财经应用》等课程;将《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定位于“以导入国际AEO标准”为核心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造,其核心课程确定为《AEO制度概论》《AEO企业认证实务》《AEO企业合规与内控》《AEO企业风险管理》等课程;同理,将其他各专业逐一进行了深度分析和改造。

“数智融合”,建设教学资源。基于专业改造,学院建设了系列的数智化教学资源。一是教学资源库。学院完成了全部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涵盖:专业标准、核心课程资源、实操案例、新技术应用、教学视频与课件、教学互动等,其中:“大数据与会计”“关务与外贸服务”两个专业入选“上海市示范性教学资源库”。二是精品在线课程。依据新技术融入和专业改造的需要,学院先后完成了“智慧财经”和“数字商贸”两大专业群系列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现了课程内涵的全面升级。三是新技术教材。学院联合行业企业,开发了《RPA财务机器人》《国际AEO标准》《关务实训》三大系列基于新技术的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资源保障。

“校企共育”,深度产教融合。学院与行业协会和企业深度融合,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一是财务中心建设。学院与上海市代理记账行业协会共建了“经管财务中心”,下设智能财务工坊、会计人才孵化基地、小微企业服务基地,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联合带教,学生参与企业业务,学生的智慧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训练和提升。二是现代学徒制。学院与报关协会和所辖“欣海”“新亚”等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企业师傅与学生进行师徒结对,名师育徒,增强学生的智能通关能力和职业素养。三是产业学院。学院引进电商企业入驻校园,建设智慧商贸产业学院,校企联合经营,学生参与电商运营与直播,培养具备智慧商贸核心技能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电商人才。

“数智未来”,升级实训中心。为提升学生新技术应用能力,学院对原有的实训室进行了系统升级,打造适应行业转型需求的新型实训中心:一是财税实训中心。建设了智能财务实训室、财税大数据应用实训室、业财税融合实训室等,满足智能财税处理、财务机器人应用、财税大数据分析等实训功能。二是物流关务实训中心。建有集装箱港口实训室、东海海关实训室、智慧物流实训室等,实现智能报关流程、智慧物流实操等实训功能。三是电商实训中心。建有商务大数据分析实训室、电子沙盘经营实训室等,满足电商策略规划、金融科技产品创新等实训要求。

曙光初现:

教育革新成效斐然

持续的教改实践与专业升级改造,使教学团队得到了磨炼和提升;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并得以应用;学生新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逐渐形成;学院的专业品牌具备重大影响力,取得多方面成效。

其一是团队发展。目前学校经管类专业教师高级职称占61%;“双师型”教师达100%;团队于2022年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5支专业团队获批市级教学创新团队;严玉康教授获评上海市教学名师;吕薇、谢咏梅副教授获评上海市育才奖;郑梅青副教授获评上海市思政教学名师并入选“东方英才”;刘舒叶教授获评上海市高职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其二是资源建设。学院参与建设了《关务与外贸服务》国家资源库,主持建设了《大数据与会计》《关务与外贸服务》市级示范性教学资源库;建设并获批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和7门市级精品课程;获批“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国家优质教材和市级规划教材;开发完成了《RPA财务机器人》系列、《国际AEO标准》系列和《关务实训》系列教材、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平台,填补了相关领域的资源空白。其三是技能竞赛。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比赛中,保持了团体一等奖等优异成绩;今年10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式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院4支团队代表上海参赛,分别在4个财经商贸赛道中,斩获1金1银2铜的优异成绩,实现二级学院参赛获奖的大满贯。其四是高端人才培养。19级学生朱珂于2020年12月获得第一届“中国技能大赛”金牌;于2022年11月获得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朱珂、朱倞伟、林晓丹等一批高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教学质量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勇立潮头,以前瞻性的视野和务实的行动,积极应对新业态下的行业变革,探索传统经管类专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承担起教学改革的重任,勇于探索,为经管类专业转型和数智化建设不懈奋斗,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