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现实中国 根植于历史中国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郭庆松 日期:2023-07-04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第二个结合”本质上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原有的观念系统中解析出来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重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要素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融合。这一结合不是简单的拼盘,不是单纯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让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更加系统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得以夯实和巩固

■郭庆松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立足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根本上是以当代中国的实践为思维坐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并载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两个结合”是一体两面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主体,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面,并且中国具体实际广义上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可以说,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和传承。

“第二个结合”本质上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原有的观念系统中解析出来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重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要素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融合,从而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这一文化生命体不仅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而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同时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显然,这一结合不是简单的拼盘,不是单纯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马克思指出:“中国社会主义之于欧洲社会主义,也许就像中国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一样。”这也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所形成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具有高度的内在自洽性。

“第二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让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更加系统化,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更显坚定性等,基于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得以夯实和巩固。

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中应运而生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中发展壮大的。这种紧密结合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做到的,而是不同历史时期经由思想解放达成的,铸就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创新,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

我们党经由思想解放所铸就的创新理论成果,很好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讲时代话。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获得丰厚滋养。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也正是由于此,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拓展和创新突破奠定了更为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党高度提炼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全面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点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系统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等,并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明确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重要内容。

至此,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更加成熟定型。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是立足于中国大地现代化图景的创新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乃至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创新。

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化根基。构建这一文化根基的基本现实是,中国式现代化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场域。这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立足于现实的中国,而且根植于历史的中国;不仅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因,而且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因子。

因此,我们说中国式现代化呼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根本在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唯有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相互赋能。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三个方面的举措至关重要:

一是在坚定文化自信基础上的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坚持独立自主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积累的重要历史经验,是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所在。立足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和丰富鲜活的现实,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以中国理论武装好中国人民,才能实现中国人民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二是在秉持开放包容基础上的兼收并蓄。

坚持胸怀天下,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积累的重要历史经验。我们党不仅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也从人类其他文明中汲取有益营养丰富自己的文明内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强调“走出去”的同时要注重“引进来”,在“引进来”的同时要不断促进外来文化的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兼收并蓄基础上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现代文明形态。

三是在坚持守正创新基础上的创造发展。

守正创新是文化发展、文明赓续的一般规律。现代化在古老中国大地上早有萌芽,孕育在中国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中,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安邦的基因中。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中不断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脱离中国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必须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通过守正创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唯有守正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在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聚思想和文化力量。

(作者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