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和PPI走势“分道扬镳”,传递出哪些经济信号

上观

4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同比上涨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4%。其中,3月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2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7.6%,涨幅比2月降低0.2个百分点,开始呈回落态势。

 

一季度价格信号,相比往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年初CPI低迷,表明需求不旺,和前几年情况类似;但长期下降的PPI却持续保持着高增速。两个价格数据走势偏离,说明了什么?

 

CPI涨幅平稳,无通缩通胀风险

 

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已连续2个月低于1%,而环比涨幅已连续2个月呈下跌态势。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CPI同比涨幅连续保持低位主要受食品价格总体下跌所影响,“其中,鲜菜价格在3月份同比下降27.9%,影响CPI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

 

不过,3月份非食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同比上涨2.3%,其中文体服务类价格涨势较明显,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3%、2.4%、2.3%和2.0%,合计影响CPI同比上涨1.44个百分点。此外,剔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核心CPI涨幅也保持稳定,同比上涨2%,比上个月上升0.2个百分点。

 

“虽然目前CPI整体水平较低,通胀预期走弱,但由于核心CPI走势较为平稳,也不存在通缩风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

 

为什么今年CPI涨幅远低于市场预期?业内人士指出,这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方面,在去产能背景下,PPI的快速回升并没有向CPI有效传导;另一方面也表明,虽然当前基建投资火爆,但从1-2月份的消费增速放缓可以看出,消费需求并没有明显回暖,反而有放缓的迹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测,从全年看,在总需求并未大幅回暖、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的背景下,虽然年中5、6月份随着翘尾因素的反弹,CPI同比仍有走高可能,但下半年随着翘尾及新涨价因素的回调又会重新回落。

 

“由于一季度CPI同比大幅低于预期,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会明显低于政府3%的目标,全年通胀压力并不明显。”连平说。

 

PPI涨幅迎来拐点

 

在PPI方面,其回落态势从环比看更为明显。数据显示,3月份PPI上涨0.3%,涨幅比2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涨幅连续三个月回落。

 

为什么PPI增幅从今年一季度开始由迅速扩大转为缓慢下降?“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与上月个数相同。从部分重点行业看,同比价格加速上涨的态势有所缓和。”绳国庆指出。

 

“特别是工业中下游行业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并不明显,难以抬升PPI,也不会明显传导至消费端,PPI对CPI的带动作用不明显。”连平认为,此外,从制造业PMI原材料库存指数来看,企业补库存将周期也将逐渐减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今年一季度后PPI同比增速会逐步放缓。”

 

虽然,PPI同比增速开始放缓,但是与去年9月之前的负增长相比,仍呈现一定的回暖态势,不过,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钟宁桦指出,虽然PPI同比已连续8个月正增长,但不能就因此而判定经济已经呈现绝对回暖状态。钟宁桦认为,PPI从去年9月开始的止跌回暖,主要由2016年上半年开始迅速增加的国有企业投资所拉动,而投资的质量效益值得进一步观察。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张敏指出,一般而言PPI涨势会向CPI传导,但近一段时间内,国内PPI和CPI走势差别明显,传导作用并没有发生,这一新情况值得深入分析。张敏还指出,近期我国PPI的增长主要由上游企业去产能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所拉动,且上游企业利润率远高于下游企业,“这说明PPI上涨并不意味着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复活,实体经济自我修复能力依然有待加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文/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