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去世,终年86岁。希拉克的家人称,26日早晨,他在家人及亲友的陪伴下平静辞世。当天,法国下议院集体默哀一分钟。
这位曾提出“新戴高乐主义”、执掌最高权柄12年的法国前总统,给法国和世界留下了哪些遗产和回忆?
平民总统
1932年11月29日,希拉克出生于巴黎的拉丁区。他的父亲和母亲此前从法国中部的一个村庄搬到巴黎。据称幼时还是独生子的希拉克深受母亲宠爱。
希拉克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和法国国家行政学院。1976年,希拉克组建保卫共和联盟并任主席。
在出任巴黎市长并两度担任总理后,1995年,希拉克迎来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击败对手若斯潘,当选法国总统。2002年,他又战胜极右翼候选人让-玛丽·勒庞,成功连任。当时法国舆论一致认为希拉克当选是“共和的胜利”“人民的胜利”。至2007年卸任总统时,他主政爱丽舍宫前后长达12年。
希拉克被视为法国正统戴高乐主义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反对强权,追求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通过将戴高乐的政治遗产打造成个人权力基础,希拉克成为法国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他也是欧洲统一的积极倡导者。”《纽约时报》如此评价希拉克。
《纽约时报》认为,希拉克的一生有三点令人印象深刻:他反对美国领导的伊拉克战争;他有能力领导一个权力由左翼和右翼瓜分的国家(这在今天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他对欧盟的支持。
在法国记者皮埃尔·佩昂撰写的一本希拉克访谈录——《爱丽舍宫的陌生人》中,希拉克透露,自己曾经36次警告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不要发动伊拉克战争。他还表示,“痛恨美国的霸权政策,他们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的国家。”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法国,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希拉克基本上是个保守派,对法国强大的左翼工会持怀疑态度,对私营企业持友好态度。
但是,这并不影响法国民众对希拉克的喜爱,法国人十分怀念他当总统的那段时光。即使退休后,希拉克在国内依然有着超高人气。法国2009年4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希拉克的支持率高达74%,居法国50位政治人物之首。
巴黎政治学院政治学教授帕斯卡·佩里诺(pascal perrineau)表示,希拉克受欢迎有三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他能够“植入平民总统的理念——他是一个会慢跑的总统,一个会骑摩托车的总统。”其次,他能够弥合左右两翼的分歧;再次,他在一个历史上相对较好的时期治理法国。
在政治对手眼中,希拉克是一个高大、精力充沛、健谈的人,但并不雄辩。他就像是一条“政治变色龙”——能够根据他对选民需求的解读来调整自己的政策。
不过,“即使是那些不喜欢他的人也能承认,共和国的总统是一个热情、外向的人……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 法国《解放报》的一篇文章如此写道。
但是,希拉克也卷入腐败案件,曾因贪污获刑(缓期执行),由此成为二战之后首位被定罪的法国前总统。
2005年9月,希拉克突发中风,视力受损,不得不住院治疗。他在2007年初宣布不会寻求连任,萨科齐后来接替了他的职位。近年来,他很少公开露面,曾几次住院。
中国情缘
不得不提的是,希拉克的一生还被深深打下中国的烙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痴迷。他也为此被誉为“最熟知中国的西方政治家”。
“中国文化始终令我心驰神往,并能使我常有所悟。”
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毫不夸张地说,恐怕连中国人自己都望尘莫及。
信手拈来几段佳话,就能一睹这位法国前总统情迷中国文化的风采。
他对青铜器的知识达到专业水平,甚至能准确判断中国青铜器的历史年代。
1997年,希拉克在访华期间参观上海博物馆。时任馆长马承源把他的专著《中国青铜器全集》前十四本赠与希拉克。看到书中的一张图片,希拉克脱口而出:“这是不是二里头文化三期的青铜器?”
他能准确写出中国朝代纪年表,甚至对历朝皇帝也了如指掌。希拉克访扬州时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别人认为隋朝只有两个皇帝时,他却说隋朝有三个皇帝,后来查史料,希拉克所言不虚。
他特别喜欢中国古典诗词,还能用法语即兴背诵唐诗。
希拉克曾在欢迎中国国家元首的晚宴上吟咏杜甫《客至》中的两句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在唐代诗人中,他尤其欣赏李白和杜甫,还曾计划撰写有关李白的电影剧本。
他是第一个把兵马俑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也是第一个参观兵马俑的外国政要。1978年9月,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第一次来到西安,参观了刚刚对外开放的兵马俑博物馆。当时他激动地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他对古都西安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厚感情,多次到访。2006年访问西安时,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带着深厚的情感重访中华文明的圣地西安。”在回忆录《步步为赢》中,希拉克对西安也有专门描述,称西安让他很震撼。
据说,希拉克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来自少年时代的启蒙。当时,他父亲聘请了一位俄罗斯家教指导他研习东方文化,这位家教每周都要带他去法国巴黎专门收藏亚洲文物的国立博物馆———吉美博物馆参观。从那时起,希拉克迷恋上中国文化。
在担任总统期间,希拉克多次访华,中法关系得到长足发展。法国先后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且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这些关系的西方大国。
有评论指出,作为戴高乐政治遗产的继承者,希拉克对中法关系的发展留下了深刻印迹,造就了两国关系的黄金十年。希拉克提出“新戴高乐主义”的战略思想,把发展对华关系作为扩大法国国际影响力和战略回旋余地的重要内容,对中国与法国两个世界性大国的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感性一面
在不少人看来,尽管政治生涯超过30年,但希拉克一生的至爱恐怕还是学术研究。《纽约时报》称,希拉克留下一笔非凡的文化遗产——布朗利河岸博物馆(quai branly museum)。2016年,该博物馆更名为布朗利河岸希拉克博物馆(quai branly jacques chirac museum),该博物馆收藏各种各样的艺术品、雕塑和装饰物。
作为政治家的希拉克也有非常感性的一面。“风流韵事上我有自己的分寸,”希拉克在与记者皮埃尔·佩昂的访谈中说,“我很喜欢一些女士,但我也注意与她们保持距离。”
虽然曾贵为一国总统,但希拉克也像普通人那样品尝过老来丧女的人生惨痛。大女儿洛朗斯从小体弱多病,15岁时又因脑膜炎患上严重的厌食症,曾自杀未遂,后在2016年因心脏病去世。 希拉克曾说,“大女儿是我生活中永远的痛。”
“我有一段丰富有趣的生活,我很高兴。”他在2000年的一次采访中说。当被问及“雅克·希拉克是谁?”他回答说:“基本上,在私人生活中,他是谁并不重要。我们只应该对他在政治生活中是谁感兴趣。”他还补充道:“当一个人承担起政治责任时,最重要的是让别人理解他。但如果他能让自己被爱,那就更好了。”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本文作者:廖勤 陆依斐
文字编辑:安峥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