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7日,19年前,首批三峡移民抵沪,他们要和树苗一起扎根崇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征程上

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同步推出“历史上的今天”栏目

钩沉那些已然过去的“今天”

启迪新时代的奋斗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

在新征程上再创荣光

2000年8月17日

首批三峡移民抵崇明:到家了!

2000年8月17日,由重庆市云阳县启程来沪的首批150户、639位三峡库区移民,乘坐长江“江渝9号”轮安抵上海崇明,并于中午全部到达新居安顿落户。

历经90多小时的水路颠簸,移民们一个个的脸上还带着疲惫之色,但当崇明岛出现在眼前时,他们的情绪顿时活跃起来,一种新鲜感和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们纷纷走出船舱,拥集到甲板上,争相一睹“第二故乡”的真容,热情地向岸上的欢迎人群挥手致意。

7时45分,移民正式登岸。三峡库区第一个报名迁移上海的徐继波,手捧千里迢迢从家乡重庆云阳县南溪镇带来的一棵黄桷树苗,又是第一个踏上崇明岛。来自崇明各乡镇村的数百名干部和志愿者,纷纷登上轮船,帮助移民扶老携幼、背运行李走下船舷。

热烈亲切的欢迎场面,令每一个移民家庭都感动不已。来自云阳县南溪镇火脉村的移民刘修录,一下船就有两个未曾谋面过的新乡邻上来帮着提行李、抱孩子,还不时向一家老小介绍新家园的情况,他堂堂一个中年汉子,不禁激动得流出了热泪:“刚刚在故乡离别亲人,想不到才踏上崇明岛,又遇到了胜似亲人的好乡邻,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根据国务院统一安排,上海要接收安置三峡库区移民5500人,首批迁居上海崇明的150户移民,来自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和龙洞乡,其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还不满1岁。他们分别被安置在崇明11个乡镇的47个村。

历史上的今天还发生了什么?

请滑动屏幕继续阅读

剩余618字

1992年8月17日,联合国亚太地区裁军与安全问题上海研讨会开幕。

1997年8月17日,延安高架路东段工程最后一跨箱梁胜利完成,这标志着主体结构工程已经全线贯通。

1999年8月17日,通向市中心的又一条南北骨干道路———西藏北路(和田路)辟通工程全面建成。

2001年8月17日,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透露,机场集团已经完成建设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的启动方案,并先后获得了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国家民航总局的原则同意,可以付诸实施。

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经过长期谈判,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达成协议,并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1990年8月17日,中国与丹麦天文学家合作研制的有效口径为240毫米的世界上最大反射式全自动水平子午环,在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安装完毕。至此,中国拥有了第一台天文子午环。

2012年8月1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启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国家特支计划”或“万人计划”)。

1988年8月17日,巴基斯坦总统穆罕默德·齐亚·哈克一行在乘专机返回伊斯兰堡时,专机发生爆炸,他和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1992年8月17日,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成员国首脑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会议,签署了建立南共体的条约、宣言和议定书,正式将该组织更名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西北部城市伊兹米特发生里氏7.4级地震,造成17997人死亡、4244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0亿美元。

2005年8月17日,350枚炸弹在孟加拉国各地几乎同时发生爆炸。

栏目主编:周扬清

本文作者:倪佳

文字编辑:周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