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引领西方国家开启了工业化进程。近代以来中国虽然有过早期的工业化努力,但都被陆陆续续打断,进程极度缓慢甚至停滞消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农业大国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逐渐从一个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等收入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靠的是什么?这是需要从多角度认真回答的大问题,在此重点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历史角度进行讨论。
第一,中国共产党坚决担负起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使命,不断提高稳定社会秩序和驾驭现代化发展的领导能力。中外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需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具有卓越的执政能力。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成就,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长期稳定执政。中国共产党创造出超强的治理组织方式,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秩序,培育锻造了强大的驾驭现代化发展的领导能力,保证了国家按照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与时代同行的实践中勇敢推动理论创新,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希望加快发展又保持了自身独立性,顶住压力,没有“依附”西方。改革开放后,我们既不闭门造车,也不邯郸学步,从荆棘的地方硬开辟出路来,毅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超越了一些学者的传统误读,超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牢牢坚守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不动摇。新中国70年不变的“时代主旋律”,就是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走先富帮后富的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还要通过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发展来支撑现代化的推进。这些坚持重点发展和坚持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努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出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很好把握了发达国家产业技术转移等战略机遇。邓小平同志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中国共产党信奉实干兴邦,靠改革开放走新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出新,创造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我们以开放促改革,抓住西方发达国家产业技术转移的有利时机,抓住世界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引进来、走出去”,以务实精神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做到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
第五,中国共产党精心设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捍卫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毫不动摇”。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到重要时段,我们党都会围绕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进行顶层设计。我们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动调整生产关系,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一级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本文作者:张占斌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