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援疆”为泽普带来福音

发布时间:2013-10-18

“产业援疆”为泽普带来福音

上海以旅游产业作为突破口,金湖杨成南疆首个5A级景区

本报记者 李茂君

昆仑巍巍,雪水湍湍,山下河边,绿意盎然。不久前,上海对口的喀什地区泽普县金湖杨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新疆第6个5A,也是目前南疆五地州唯一5A级景区。

人们很难想到,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金湖杨景区能脱胎换骨,神奇般地成为国家5A级景区。上海援疆指挥部探索的变输血为造血的“产业援疆”新模式,为泽普的各族群众带来了福音,逐步使旅游产业成为民生产业。

景区多样性生态景观叠加

出泽普县城向南36公里,戈壁消退处,湖光映彩霞,水边胡杨由绿变黄,满眼五光十色。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马海龙告诉记者,金湖杨南邻昆仑山,北靠叶尔羌河的出山口,南出昆仑,北有绿洲,“雪山、胡杨、碧水、绿洲、风情”是其最大特征。目前景区面积4万亩,胡杨就达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构成了国内少有的“水乡胡杨”胜境。景区集中了南疆所有的物种及动植物资源,堪称塔河流域动植物的全景展示园。景区里还有塔里木兔等新疆特有动物;有白鹳、雀鹰等100多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甘草等100多种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多样性生态景观的叠加是金湖杨最大看点”。

该景区早先是个国营林场,维语名亚斯墩。在林场土生土长的党支部书记吐逊·斯地克告诉记者,早期这里除胡杨林外,绝大部分是盐碱地和戈壁滩,土壤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改良土壤,广泛种植胡杨、红柳、沙枣等上百种植物,硬是让“砂砾滩变身绿绒毯”,彰显了泽普各族群众顺应与改造自然的壮举。

沪疆合力推动泽普转型

生态是泽普的金字招牌,也是援疆干部眼中的“真金白银”,要增强泽普自身的造血功能,必须选择并坚定发展泽普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而旅游业就是泽普的优势。上海援疆干部与当地干部多次深入调研,提出了“一产带二产,生态带三产”,大力发展旅游商贸服务业,以旅游产业作为产业援疆的突破口,从打造旅游强县和金湖杨创南疆首个5A级景区入手,推动泽普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的思路。这些想法得到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同。

于是,基础建设拉开了帷幕。县委政府邀请了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编制了《泽普县2011—2020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泽普县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绘制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旅游业发展蓝图,为景区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三年来,上海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景区内农民的安居富民房建设,改变居住环境,大力发展旅游农家乐,实现在景区就业;用于生态环境和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景区的自然环境品质。

对金湖杨景区“神奇般”脱胎换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称赞,这是“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有力见证。在创建过程中,上海市副市长赵雯专门听取汇报,两次实地赴泽普指导创建工作,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陈靖总指挥等指挥部领导多次研究,就建设、创建、运营、农民增收等作出安排。

    新疆旅游局、上海市旅游局、喀什地区行署合力推动,形成了两地三方的创建机制,定期研究创建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喀什地区、泽普县分别成立了地委书记、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动员全地区、全县人民参与到创建中来,通过“上海万人游喀什”、“喀什人民游金湖杨”等活动,金湖杨成为上海各界人士、喀什各族人民感受援疆成果、体验人文风情的好去处。

任重道远还须不懈努力

提及先前的亚斯墩林场,此处出生长大的景区导游努尔叶·买买提回忆,10年前它是泽普最偏僻最穷的村庄,居民主要靠几亩土地勉强解决温饱,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不少人为谋生外逃投亲靠友。

如今泽普旅游的发展给世代在此居住的维吾尔族同胞带来福音。目前林场74户312人中几乎每家都有人从事旅游业,就连在云南大学做到学生会主席的木拉提也放弃外地高薪而回到家乡助力金湖杨的发展。

吐逊·斯地克无比自豪:到去年当地人均年收入已超8000元,是全县农民劳均收入的1.3倍,三分之一的农户买了私家车,家家户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以前走出亚斯墩的村民如今早已纷纷迁回。

去年,金湖杨景区共接待游客2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0万元,今年游客数量可望突破30万。景区对泽普经济的拉动十分喜人:今年上半年三产增幅高达137%,在南疆各县城中,泽普是城市化进展最快的地方,服务业和商贸业呈井喷发展。

然而,作为新创的5A景区,金湖杨还任重道远。景区管委会主任莫海波表示,泽普本是南疆少有的塞外江南水乡、鱼米之乡,加之金湖杨景区位于喀什、和田“大美新疆——南疆风情游”环线的中心,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唯一需要的就是泽普人民和上海援疆干部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