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上海就有“魔都”之称

海上记忆 2015-12-25 08:32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邢建榕
村松梢风认为,上海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城市,充满了魔力,于是称之为“魔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几十位国际文化名人到过上海,比如说爱因斯坦、卓别林、罗素、杜威、马克林、泰戈尔等。他们为什么都来上海访问呢?

 

首先,上海当时是国际邮轮的中转站。现在,上海又在重新发展国际邮轮的母港。实际上,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早就是国际邮轮的停靠站点,国际友人来东亚访问,上海是主要的站点。他们中,有的人是特地前来上海访问,如爱因斯坦曾到上海做过讲座; 有的人只停泊一夜来上海观光游览,如卓别林就只在上海逗留了一夜; 也有的人在上海住了好多天,像泰戈尔三次来到上海,也在徐志摩家住了好多天。

 

上海的地理条件非常好,处在中国的黄金点上,又在南北海岸的中心位置上,所以名人们都来上海走一走。这些外国文化名人在上海的黄浦江登岸,带来了西方新的文化。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前后,他们的到来为中国带来了最新的西方文化思想,促进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英国思想家和哲学家罗素来到上海时,是跟女朋友一起来的,他们还没有结婚。他的这个举动本身,就是结婚自由、恋爱自由的代表,且当时恰逢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宣传的内容之一就是婚姻自由。所以罗素的到来成了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的最好宣传,他也成了许多年轻人效仿的对象,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印度诗人泰戈尔到上海后,并没有受到国人太多的欢迎,除了徐志摩,梁启超、陈独秀、鲁迅等人都对他有所抨击,因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新运动,而泰戈尔提倡保留东方文明、发扬东方文明。所以,泰戈尔在上海颇不得志,他来过上海三次,后两次都是悄悄地住在徐志摩家里。

 

如今在南昌路、茂名路口,竖着一尊泰戈尔的铜像,因为泰戈尔当年到上海时就住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家里。不过,实际上泰戈尔住过的房子,并不在南昌路上,而是在延安路上的四明村,现在四明村的弄堂里还有泰戈尔写的诗和标语。

 

卓别林和梅兰芳的关系非常密切,梅兰芳去美国的时候也见过卓别林。卓别林到上海后,就在和平饭店住了一晚上。虽然只住了一个晚上,但他的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凑。下码头以后,安顿好行李,他就马上就赶到国际饭店,参加梅兰芳、胡蝶为他举行的欢迎茶会。

 

晚上由梅兰芳陪卓别林看京剧。因为当天梅兰芳晚上没有演出,只有马连良的演出,而且马连良的演出比较晚,于是梅兰芳先陪卓别林去共舞台看了另外一出戏《火烧红莲寺》。看完这出戏之后,卓别林兴趣很高,就又去看了马连良的演出。

 

还有大量的日本作家、记者来到上海。上海有一个别称叫做“魔都”,“这个称呼来自于日本作家村松梢风1923年来上海访问时写的同名小说《魔都》。村松梢风认为,上海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城市,充满了魔力,于是称之为“魔都”。

 

现在,我们也把上海叫做“魔都”,因为它一直是一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充满神奇魅力的城市。

 

(本文转载自今日《解放日报》。摘自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研究员邢建榕在龙美术馆所做的题为《苏州河、黄浦江与上海城市传奇》的讲座,该讲座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徐汇区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的“东方讲坛·汇讲坛”文化上海主题系列讲座之一。)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