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上海的独苗“一村”,你知道几个?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渊源 2018-05-01 06:00
摘要:上海的小囡们,你们住过哪些“新村”呢?

 

五一节假日,外滩、陆家嘴、迪士尼乐园等又成为“人从众”的热门景点。其实,上海还有带有浓重历史感的“景点”值得一览——上海的“新村”们,它们散落在市区各个角落,其貌不扬,却冒着一股浓浓的烟火气,早餐铺、水果店、理发店一应俱全,相当热闹。

 

这些“新村”普遍建于上世纪50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的童年记忆就从这里开始。“新村”的命名遵循着规律:有的以路名或地区来命名,比如田林新村、潍坊新村,有的以行业来命名,比如邮电新村。规模较大的新村,还要按数字来划分……

 

特别的是,有的新村只有“一村”,这些“一村”长啥样?藏着怎样的上海故事?

 


旧貌更新:凯旋一村

 

凯旋一村在徐家汇街道西部,建于1989年,有6层楼房15幢,因近旁的凯旋路而得名,属西塘居委会管辖,而这“西塘”就是西塘子泾的简称。

 

 

凯旋小区的门牌显示着“凯旋一村”

 

塘子泾原是一片沼泽水网地区,很少有人居住。1909年,塘子泾一带设立沪杭铁路的中间站——徐家汇站,承办客货运业务。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大批人员从安徽、江苏、浙江流入,搭建平房简屋,多数人从事手工织布业。这里原来有安琪儿牛奶棚(今公用事业学校)、东亚同文书院(后为交大附属工厂)、国际孤儿院(后为毛巾十四厂)。

 

徐家汇火车站旧影

 

建国以后,塘子泾的大小河浜填没,开辟新路,翻建新村住宅,塘子泾旧貌彻底颠覆。凯旋一村就是塘子泾地区旧貌更新的典型代表。

 


习勤忘劳:漕泾一村

 

早期,漕泾一村附近原有一座民间教化所,它的另一个名字“习勤小区”就与此相关。1954年,因兴建上海师范学院(今上海师大)、化专(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冶专三所高等学校,一批市民动迁至漕河泾一带,当时入住的是砖木结构平房,因为是此处第一个居民点,故名漕泾一村。1965年后,平房开始陆续拆除,陆续建起5层至6层楼房,至1985年共建有13幢。

 

 

漕泾一村的入口处标注着“习勤小区”

 

漕泾一村东侧有习勤路,地属习勤居委会管辖,实际住宅区名为“习勤小区”。这个习勤路按志书所载,是以劝勉词汇取名,古代有“习勤忘劳,习逸成惰”之说。

 

习勤路是一条有故事的老路。专著漕河泾历史的《漕河泾镇志》显示,习勤路北端正对着“游民习勤所”的大门,这是上海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民间游民教养和习艺组织,集学校、工厂、监狱功能为一体。在其业务正常运作的十多年间,收容和教化了大批游民,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政府实施社会救助功能。建国以后,所址改为自动化仪表一厂,1990年后关闭,今为漕宝路77弄华尔兹花园居住区。

 

上世纪30年代漕河泾镇,左上角为“游民习勤所”

 

原游民习勤所大门

 


莘溪河畔:莘建一村

 

莘建一村取名自“莘建路”,此处原为上海县莘庄镇,以前是个江南水乡,位于莘溪河畔。20世纪60年代,莘建路成为莘庄镇区的中心所在,商业活动频繁,路旁的莘建一村应运而生。

 

上世纪70年代末的莘庄老镇鸟瞰

 

作为莘建路上最早的居民点,新村被命名为莘建一村。新村规模不大,在现在看来更是“迷你”到不行——一共只有6幢5层楼房。起初的门牌确实只是莘建新村,不刻意强调“第一”这一概念。后来改为“莘建一村”,但寻遍整个莘庄地区,也找不到第二个叫“莘建”的居民区。

 

 


凤城南侧:凤南一村

 

乘车自北向南经由黄兴路时,如果留意观察,会发现周家嘴路口右侧有一大片三层砖木结构住宅楼,这便是凤南一村,建于1959年。因位于凤城新村南侧,所以取名“凤南新村”,1959年造了一村,一直到今天,也还只有一村。

 

 

属于早期宿舍型住房的凤南一村内部稍显陈旧

 

凤南一村有时候也叫“凤南新村”。小区大门旁有一个配套的幼儿园,名字叫“凤南新村幼儿园”。小区居委会也叫做“凤南新村居民委员会”。但住宅门牌上,分明是“一村”。

 

凤南一村和著名的“两万户”属于同一个年代——上世纪50年代。1952年,上海启动全市工人住宅项目,计划在当时市中心边缘,主要是中山环路以外建造工人新村,解决当时居住紧张的问题。当时统计全市造房统共可容纳两万户家庭,居室空间较小、煤卫共用,现如今“两万户”的居住条件已经落后于时代,陆续拆除。比“两万户”建造时间略晚的凤南一村,根本上还是早期宿舍型住房,居住上有许多方面待改善。

 

“二万户”类型住宅分布图

 


自建公助:公助一村

 

“公助一村”名字比较另类,不研究地名的人不易理解:“公助”是什么?

 

 

1958年至1959年,上棉十七厂、上棉十二厂、梅林罐头食品厂等杨浦的几家大厂联合征用地处周家嘴路近军工路的翁家宅自然村一大片土地,贷款给本单位职工,职工可自行在此建造住房,这种建房形式称之为“自建公助”。此地第一批住房,就叫“公助一村”。

 

自助一村的红砖房

 

因为是自建房,所以小区里的楼房高高低低、参差不齐。房屋多为2层楼房,建筑形式简单,以红砖为主,留意观察斑驳的楼墙上留有不少时代的印记,可谓沪东的“红海洋”。

 


东北印记:松花一村

 

松花一村位于松花江路、延吉东路口西南角,以松花江路路名命名“松花新村”,实地门牌只有“松花一村”,1979年始建,部分为砖木结构3层楼房,部分6层楼房,共计69幢。松花一村现属松花小区。

 

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松花小区

 

“松花”一词来自东北,可以反映出杨浦区道路的命名规律,它的路名、新村名多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名,其中以辽宁省地名居多:辽阳、丹东、鞍山、本溪、抚顺、铁岭、阜新、营口,还有实地已经改名“葫芦岛”的锦西。其次是吉林省地名:辽源、四平、吉林、延吉、敦化、双阳、靖宇、长白等。最少的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佳木斯、龙江、嫩江等。即便是新开的道路,也基本使用这个命名体系,比如江浦路茭白园附近的“庄河路”。

 

当然,上海的独苗“一村”不止以上6个,还有远东一村、古北一村、泾西一村、恒大一村等等。只造了“一村”或由于当年的规划等原因,这些独苗一般规模不大。一些规模大的新村还有一村、二村、三村……上海的小囡们,你们住过哪些“新村”呢?欢迎评论和留言!

栏目主编:张奕 文字编辑:戚颖璞 题图来源:上海市测绘院 图片编辑:朱瓅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资料来源:上海市测绘院“图溯上海”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