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话媒堂 > 文章详情
如何用数据讲故事?彭博社记者告诉我……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丹妮 2018-04-14 07:43
摘要:数据在新闻里的角色,是发现者、探索者,而不是让新闻看起来高大上的“伪装者”。

“2017年度高校数据新闻大赛”日前在复旦大学举行颁奖仪式。比赛吸引了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学生的参与,参赛者来自不同院系和专业,作品围绕“What is changing the Chinese economy(什么在改变中国经济)”这一主题。

 

李丹妮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也是此次比赛Finalist奖项获得者之一。数据到底在新闻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用数据“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故事?她这样讲述自己的参赛经历和感受。

 

                       

写新闻,也是在讲故事

 

“How will you tell this story to your mom?”(你准备怎样向你的妈妈讲述这个故事?)

 

走进Lee Miller的课堂之前,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写新闻,也是在讲故事。

 

从上学期开始,我修读了一门“数据与财经新闻”课程,由学院张力奋老师和美国彭博新闻社资深编辑Lee Miller共同授课。期间,彭博社的很多资深编辑、记者受邀走进大学的新闻课堂。Lee Miller经常会在课堂上展示满屏的数据,引导我们找到其中有新闻点的数据,然后启发我们要如何讲述这个数据背后的故事。

 

于我而言,这次在数据新闻大赛获奖并取得在彭博社mentorship(导师制)学习的机会,算是给这门课程交了答卷,也提醒自己对新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对数据保持好奇

 

“这也许只是一个营销事件?”

 

“它的菜单上有写限量是限多少量吗?能够盈利吗?”

 

“之前也看到过这个海报,深深怀疑真实的性!”

 

……

 

这是我们在“数据与财经新闻”课程群里的一段讨论。引发讨论的,是张力奋老师在群里发的一张海报图片,内容是常熟深紫西餐厅限量供应“深紫茶叶蛋”,每份988元。张老师在群里问:大家怎么看待这个定价?

 

当第一个质疑信息真实性的同学发表见解后,张老师立即回复:“好问题!你可以继续调查,像新闻记者那样。”接着,陆续有同学查证,这是2014年4月1日该餐厅上传的愚人节内容;有同学通过社交网站联系上这家餐厅并核查真伪;有同学查到2014年4月1日前一周,“茶叶蛋”的微博搜索量达到十年峰值……

 

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竟然还有这么多精彩、有趣、真实的小故事!

 

作为一名纯文科背景的学生,因为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力要差一些,我平常对数据总是避而远之。即便遇到数据,我也总是想着如何让数据“服务于”我的文章,让数据符合我已经下好的结论。这样就会陷入自己预设的逻辑和结论里,让自己变成只看到事件片面的“井底之蛙”。这次启蒙式的讨论,让我首先学会了对数据保持好奇、让数据发现故事的思维,发现数据背后更多的真相。如张力奋老师所言,“做数据的朋友,让数据发掘新闻与真知,通过数据来捕捉与感知身边的新闻。”

 

“驾驭”数据还是“跟着”数据?

 

对于数据新闻大赛“中国经济”的主题,Lee Miller也鼓励我们讲述一个小而美的新鲜故事。他说,正在改变中国经济的人、产品或者公司,不一定非要是著名的。在天猫售卖T恤的卖家、放弃工厂工作的滴滴司机,他们的故事与一个大公司、大产业紧密相关,也是正在改变世界的一环。从这种视角观察经济的现状,用小故事记录经济的发展,也能讲一个不为人知的好故事,这甚至要比追逐那些大公司、马云等大佬的事情更加精彩。

 

所以在参加数据新闻大赛时,我选择了从共享单车切入,以修车人的角度记录共享经济的发展。我在确定选题时犹豫过,因为共享经济是经济热点,媒体已经进行了太多报道,也有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一领域。除了共享单车的市场竞争情况、创业故事和上市动态、社会管理问题等,似乎很难再找到新的写作角度。后来,我先观察了校园的共享单车情况,发现学校里共享单车与非共享单车的比例达到1:1左右,也就是说,还有大量的非共享单车在闲置、占地。另外,仅在复旦大学北区,共享单车的坏车率有时就能达到50%以上,经常看到坏车被运出校园报废或修理。

 

根据自己的观察,我在纸上列出疑问:当共享单车进入校园后,有多少非共享单车被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原本在学校门口的修车点有没有减少?学校附近的修车师傅是否与共享单车公司有修理业务的合作?大量损耗的共享单车是如何修理的、成本是多少?我开始改变用文章“驾驭数据”的想法,而是跟着这些数据去发现事实、挖掘故事。

 

我尝试用从中外上市的共享单车公司的比较来写,从永安行(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共享单车企业)到摩拜、ofo,找到了不少数据:2017年底有77家企业进入共享单车市场,累计投放单车2300万辆,注册用户达到4亿人次,累计服务170亿人次……

 

 

不做“伪装者”

 

数据是有了,但我最初进入了一个误区,错把“大数据”当成“大格局”。如果我自己对这些数据堆砌的信息都提不起兴趣时,公众当然也味同嚼蜡。数据在新闻里的角色,是发现者、探索者,而不是让新闻看起来高大上的“伪装者”。

 

于是我重新梳理了共享单车的几个切入点,尝试了各种渠道接近采访对象:从网上搜索共享单车招聘修车工的广告、留意不定时来校处理损坏共享单车的工作人员……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访问了学校附近的修车师傅,因为他们工作地点固定、时间宽裕,也比较了解校园自行车情况。没想到,修车师傅的故事让我又惊又喜:他三十年前放弃老家稳定的教师工作,来沪修车,成为第一代来沪务工人员;从同济大学到复旦大学,靠着几十年的校园修车生意,在老家置办房产;受共享单车影响,收入从月入几万跌到月入几千……从修车师傅的视角,我记录下80年代务工人员来沪的故事,以及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博弈。对于这样一篇不成熟的作品,张力奋老师将其从邮件中下载打印、手写批语,,还附上了修改意见和写作建议,这对我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我发现,记者的身边没有小人物、小角色,多的是等待关注和挖掘的好故事,而恰恰是数据,能够引导记者来探索和发现。新闻不是孤芳自赏的私人藏品,而是普惠读者的公共产品。从读者的角度,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人物的报道,能够“tell us what we don’t know”(告诉我们不知道的事情)的新闻,才叫“新”闻。

 

“数据与财经新闻”课程和数据新闻大赛都已结束,但是对一名想要成为新闻记者的我来说,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大数据时代来临,对于记者来说是幸运,也是挑战。跟着数据发现真相,要求记者更独立、更专业的思考,也需要记者更能打动读者、更有吸引力的报道。即便还不会用Python、R语言来挖掘数据,从数据中挖掘新闻和讲述新闻的能力,也必须是记者需要探索和深耕的。

(范德富 摄)

栏目主编:刘璐 文字编辑:刘璐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