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一线教师怎么参与“大调研”活动?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竹林 2018-02-28 11:48
摘要:层层传递之下,一线教师是不是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到时配合调研即可?回答是否定的。

日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呈现了一种关注基层、关注一线的良好气象。在我们常人看来,一般谈到“调研”就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似乎是“被调研”的对象,一般只需配合调研即可。不过,笔者认为,一线人员包括我们广大的教师在大调研中是大有可为的。

 

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也是我们党最优良的传统作风和工作方法之一。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政治家,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领导集体,无不关注和使用这一科学的方法论。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显现了新气象,这一要求也是当前正在迈向建设“五个中心”、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上海各级领导干部的重大课题。所以,新年伊始,全市上下正在围绕一心一意谋发展,紧锣密鼓地开展“大调研”活动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这个大背景下,教育系统也不例外。作为民生之首,历来是社会大众“关注”、“吸眼球”的教育工作,更需要开展调研,寻找一种在新时代推进新发展的良策。层层传递之下,一线教师是不是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到时配合调研即可?回答是否定的。一线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和配合大调研,更要以此为契机,主动而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这是推进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素养、实现教育初心的重要“风口”,切莫错过!

 

为什么说一线教师开展调研大有可为?从大的方面讲,是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职责需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判断同样适用于教育。人民群众渴望有良好的教育资源,而这些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也是衡量一所学校优质与否的第一资源就是“教师”,是一线教师为主体组成的教师队伍。党中央日前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广大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再次彰显着党和人民对广大一线教师的期待。从中观层面看,教育是大众关注的公共产品,一线教师就是公共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是事关教育供给侧改革能否落地的关键要素。从具体来讲,现实中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出现的一些“问题”,除了体制机制层面的因素外,很大方面是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个个具体“问题”组成的,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和剖析,尤其需要认识“自己”,进而主动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将一个个具体“问题”化解在一线,为整体化解教育“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一线教师开展调研,可以归纳为一句话:三尺讲台,方寸纸笔,大有可为。

 

一线教师开展调研的重点是什么?笔者以为,重点就是围绕教育教学,聚焦“人”的需求。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学生,是学生家长,是社区群众,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同事和领导。不同的受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需求,都需要每位教师去用心关注,在平时不经意中可能错过也甚至是误解进而产生误差的言行,此次调研是最好的“校正器”,也是最佳的“生态场”。

 

那么一线教师怎样做好调研呢?笔者以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调研观和教育观,克服“习以为常”、“自以为是”“与己无关”的思想,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掌握基本方法论。可以在学校党政组织下,学习一下调研方法论,比如,重温一下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兴国调查》等经典著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增强理论思维;还可以学习费孝通先生的《江村调查》以及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调研报告等材料,了解和掌握调查技术原理和相关工具,从而丰富和提高开展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基础。

 

     第二,在调研的内容上,要围绕学生、家长和社会“需求”进行。这是教师参与调研活动最重要的一点。特别是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尤其要做好师生沟通和家校沟通,通过有效的方式与自己的学生和家长进行深入沟通,知道他(她)们所思所盼所虑。比如,眼下“考试季”和“招生日”在即,如何当好政策宣讲员,当好心理咨询师,让家长和社会全面准确了解相关政策,克服“焦虑”“攀比”等心理,这就是一线教师的重点之一。再比如,新考试制度下选课,减负增效,小学生“晚托”,如何看待“上培训班”,个别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学生的一言一行,家长的种种疑虑,都是非常具体而且十分重要,都是一线教师必须关注也是可以开展的调研“素材”。调研实践中,贯穿始终的是要换一种视角、换一种心态,善于发现“平常”中的“不平常”。要深入深入再深入,细致细致再细致。看到细微处,谈到心坎上,记到笔记里,装在内心中。切忌大而化之,走马观花,敷衍了事,真正做到是“心”的交流、“人”的互动,而不是所谓“技术”为先、“实用”为要。

 

    第三,在开展调研形式上,不拘一格,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可以个体独立进行,也可以教研组、工作小组为单元进行,还可以结合课程教研、教育科研、德育活动进行,设计问卷,运用互联网+思维等学生和家长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要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社区、走向“田野”,在多维服务中进行体验观察,融入社会,让教育的声音尤其是充满温度和人情味的教育之风如三月的春风滋润人们的心田,汇集成新时代的奋进之笔。

 

   如果广大一线教师和整个教育系统这样开展“大调研”活动,实现“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作者系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