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58年前的春节,周恩来请来华的缅甸总理吃了这道名菜,中缅边界问题也得以友好解决
分享至:
 (7)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军 2018-02-20 06:51
摘要:据统计,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先后27次到全聚德宴请外宾。

(本文经“档案春秋”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
 

在外交部开放的一批1955~1960年间形成的档案中,有一批周恩来总理宴请国外元首的外交活动档案,仔细阅读之下,一段鲜为人知的周恩来总理开展“烤鸭外交”的佳话,浮出历史的水面。

 

全聚德设宴后,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首个边界条约

 

根据解密档案记载:1960年1月27日,周总理宴请缅甸总理奈温;1960年3月21日,宴请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等,吃的都是烤鸭宴。

 

1月27日,正值中国农历己亥年除夕,中午12点半,周恩来总理在帅府园全聚德烤鸭店宴请奈温一行,中方参加人员有陈毅副总理、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等,缅方参加的还有缅甸驻华大使叫温,一共34人。而此次宴请的背景非同寻常。

 

1960年1月29日,缅甸总理奈温将军一行结束了在中国的访问,乘专机离京返国。图为周恩来(左一)、陈毅(右一)等到机场欢送奈温总理(右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同不少邻国存在着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而国际上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也利用这一点大造声势,“中国威胁论”等荒谬言论喧嚣一时。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的新中国与缅甸存在未划定边界的问题,双方就此开展过多次会谈。早在1954年,为解决中国和印度关系中的某些问题,中国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着愿意同缅甸睦邻友好地解决边界问题的真诚愿望,中国领导人摆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态度。

 

奈温总理是访华次数最多的缅甸领导人,一生共12次访华。1958年,奈温出任缅甸内阁看守总理,并奉命组织大选选出新总理。1960年对中国的访问,是他第二次,也是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次访华。此前,中缅双方已就边界问题达成了原则协议,但由于缅甸国内的原因,边界问题未能获得最终解决。按计划,1960年2月将举行大选,奈温以他特有的果断,决定在他看守政府任期内解决这一问题。

 

1960年1月24日至29日,奈温来华商讨边界问题。1月27日,正值中国农历己亥年除夕,双方的谈判已接近尾声,对于协定和条约的大部分内容已基本达成一致。总理的宴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宴请选择在帅府园烤鸭店举行,作为全聚德开的第二家分店,它于1959年10月1日开业,称为东号。开放档案中记录着当天的菜谱:

 

四冷盘:卤翅膀、糟鸭片、鸭肝片、拌鸭掌

热菜:鸭四宝、炸胗肝、爆鸭心

烤鸭、鸭架白菜汤、蒸蛋糕、蜜汁梨、鲜果

 

有关宴请活动的详细情况,开放档案中并没有记录,但根据事后的情况来看,这次宴请显然是一次水到渠成的“烤鸭外交”活动。1月28日,周恩来总理与奈温总理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上签了字。

 

最终,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1960年10月1日,《中缅边界条约》在北京签订。至此,中缅边界问题得到友好解决。《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1960年1月28日,周恩来与缅甸总理奈温在《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的签字仪式上

 

1960年10月2日,首都各界人民在工人体育场举行盛大集会,庆祝《中缅边界条约》的签订。周恩来(右二)在大会上讲话

 

中缅边界问题签订协定后不久,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于1960年3月访问中国,两国首脑开始对中尼边界问题进行会谈。1960年3月21日,双方签订了边界问题协定。原计划当天中午周恩来总理在帅府园全聚德宴请柯伊拉腊首相,但最后是由陈毅副总理出面宴请,周总理出席。

 

开放档案中记载的那天便宴的菜谱为:

冷菜:拌鸭掌、糟鸭片、酱鸭膀、卤什件

热菜:扒鲜蘑龙须、炸胗肝、烩鸭四宝、油爆鸭心

烤鸭、鸭架白菜汤、冰糖菠萝橘子

 

这次访问后,1960年4月26日,周恩来总理同陈毅副总理访问尼泊尔,此后双方的交往不断,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边界条约、边界议定书、贸易协定、文化合作议定书等一系列友好条约。



1960年3月13日,周恩来(前排左二)陪同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前排左三)参观密云水库

 

胡志明和卓别林的烤鸭情结

 

据全聚德统计,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先后27次到全聚德宴请外宾。

 

每次宴请,周恩来总理都要向外宾们介绍全聚德烤鸭和制作烤鸭的厨师。当看见厨师用娴熟的刀法快速地削下一片片鸭肉,转瞬间整只鸭子只剩下一个骨架时,外宾们无不发出阵阵赞叹声。客人还应邀参观店面后面的加工现场,看到一个炉头通红的砖砌烤炉,挂着正在烤的鸭子,厨师手拿铁叉,间歇地用叉子把悬挂着的鸭子轮流转换位置或方向。

 

民国时期的“全聚德”

 

民国时期“全聚德”伙计在片烤鸭

 

实情实景,使外宾对中国精妙的饮食文化有了真切的体会。客人们往往会问起“全聚德”字号是什么意思,周总理便告诉他们,“全即全而无缺,聚为聚而不散,德指仁德至上”,这是至今为止对“全聚德”三字最为经典的解释。

 

席间,周总理还会向外宾们介绍全聚德在新旧时期的发展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享誉中外。在旧社会,全聚德深受通货膨胀、经济崩溃之苦,几乎濒临绝境;新中国,党和政府惠予扶持而获得新生。通过总理的介绍,来宾们在吃烤鸭的同时,很自然地对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有了感性认识。

 

有两件关于烤鸭的小事,更是生动地体现出周恩来总理对努力维护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发展同国际友人友好交往的高度重视。

 

据前外交官李家忠(时任驻越南大使王幼平的翻译)回忆,20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的病情逐渐加重,中共中央派出医疗组前往河内救治。1969年,胡志明主席的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医疗组回国休假。周恩来总理详细听取了医疗组关于治疗情况的汇报,当得知胡志明主席想吃北京烤鸭时,当即指示:一只烤鸭不够,要送两只。

 

周恩来(左)和胡志明

 

烤制烤鸭这件事在北京办起来很简单,但在炎热的夏季把烤好的鸭子送到河内,则有相当的难度。为此,周总理亲自把外贸部副部长李强找来,研究解决方法。在有关专家的努力下,成功地解决了冷冻保鲜问题,将烤鸭运到了河内。胡志明主席的秘书武期至今还珍藏着当年盛甜面酱的陶瓷小罐,作为珍贵的革命文物。

 

1971年7月10日,周恩来用全聚德烤鸭宴请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
 

1972年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在钓鱼台设宴款待,国宴菜单中便包括烤鸭

 

另一件事发生在日内瓦。1954年国际联盟会议召开,4月24日,周恩来率领代表团经柏林抵达日内瓦,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当时在日内瓦召开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国际会议,如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世界电讯组织理事会、世界劳工局会议等。中国代表团除了参加日内瓦国际联盟会议外还利用一切机会与各界人士,特别是著名人士积极交往,让他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建设成就和外交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在瑞士定居的著名喜剧大师查尔斯·卓别林。

 

卓别林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自不必说,作为国际和平人士,他在1953年刚刚获得国际和平奖金,声望和影响正旺。6月3日,在卓别林住地举行颁发和平奖金仪式,当时有几名中国记者到场采访。卓别林对中国记者的到来非常高兴,说很想看中国电影,特别是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当得知卓别林的上述想法之后,周恩来总理特意派外交部交际处王倬如处长与卓别林取得联系。考虑到卓别林艺术大师的身份,以及他对中国电影和艺术的浓厚兴趣,代表团给他安排了一个电影专场,放映了中国电影舞台艺术片《梁祝哀史》(即后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看完影片后,卓别林表示非常感谢,夸奖主演范瑞娟的表演十分出色,还说自己对中国唱片和茅台酒等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事物很感兴趣,并当即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表示,很希望能有机会见见周总理。

 

为了进一步增进了解和友谊,也为了满足卓别林的迫切愿望,7月18日晚上,周恩来总理特意在花山别墅宴请卓别林和夫人,王炳南等作陪。当时著名越剧演员范瑞娟正在捷克参加一个电影节活动,周恩来总理特意让王炳南给我驻捷克使馆发电报,将范瑞娟请来参加活动。周恩来总理的细致安排令卓别林非常感动。

 

在宴会上,卓别林品尝到了特地为他准备的茅台酒和北京烤鸭。当招待员把烤鸭端上来的时候,卓别林说:“我这个人对鸭有特殊的感情,我所塑造的流浪汉夏洛尔,他走路时令人捧腹的姿态,就是从鸭子走路的姿态中得到的启发。为了感谢鸭子,我从此就不吃鸭肉了。不过,这次是例外,因为这不是美国鸭子。”

 

卓别林幽默的表述让大家感到非常愉快。周恩来对卓别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他为反对侵略、反对战争的伟大战士,是维护人类和平、友爱、文化进步的坚强卫士。并表示,从卓别林拍的电影和塑造的众多角色中,深深感受到了他呼吁人类友爱、世界和平的声音。

 

听了周恩来的话,卓别林非常感动,他也对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周恩来的卓越才能表示衷心的钦佩。席间,周恩来邀请卓别林访问中国,卓别林非常高兴地接受了邀请。1955年1月,外交部曾试图就卓别林访华的事情作出具体安排,但因为当时卓别林正在紧张地拍摄他的新影片,所以没能成行,不过这次交往给卓别林留下了美好回忆,此后,他常对友人说起自己的“中国情结”。

 

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会见卓别林(左二)及夫人,右二为王炳南

 

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多渠道、多领域的交往,同世界各地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争取做到“朋友遍天下”是周恩来总理一贯追求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以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第一代外交工作者,非常重视扶持传统文化和开展文化外交。周恩来总理通过其独具中国特色的外交活动,不断展现中华民族精神、展示其个人魅力,提升了外国公众对其本人和新中国的浓厚兴趣和良好印象,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吴頔 题图来源:“档案春秋”微信公众号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