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见识录 > 文章详情
爱申活 暖心春|【大学生的新春视角】草原上的年味儿:蒙古族祭火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吕静楠 2018-02-16 08:00
摘要:在草原上,每年腊月二十三要举行祭火活动,这天既是小年,也是送迎火神的年火日……

蒙古族人崇拜火,敬火为神,视火为蒙古民族生命绵延不绝的象征,视火为温暖和光明的源泉,赐予人们幸福和吉祥。

在草原上,每年腊月二十三要举行祭火活动,这天既是小年,也是送迎火神的年火日。 

                                   
熊熊燃烧的火焰,是来自草原的浓烈的年味儿,火升腾起来了,年,也越来越近了。


祭火是蒙古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之一,这一习俗已经沿袭了上千年。草原儿女视祭火这一习俗为祖辈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礼物。 祭火代表着这个大家族绵延不断,香火旺盛,火灭了就代表这个家族的血脉断了。

        
“尊敬的火神啊,你是我们蒙古族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是您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温暖、光明和生命。”

 

在这一天,草原儿女身着盛装、相约结伴。放眼望去,艳丽的颜色丝毫不显夸张,反而有一种时尚的潮范儿在,撞色元素凸显了草原人民热情豪爽的鲜明个性。

仔细打量一下,每一件蒙古袍都分外精致典雅,雍容华贵的狐狸毛帽子、俏皮可爱的羊羔皮外套、坚韧刚劲的鹿皮大衣,全都透露着两个字——“讲究”。 

                  
蒙古袍从材料、工艺、款式到穿着方式及使用过程都体现了本民族的风俗特点,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袍的四个主要部分。


“今天是我们蒙古族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祭拜火神,祈祷来年丰调雨顺,幸福安康。”钢巴特尔说。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钢巴特尔今年48岁,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全家四口人在小年这一天来到四子王旗哈萨尔广场参加祭火仪式,全家人穿着传统的杜尔伯特民族服装,祈祷来年丰调雨顺,幸福安康。左一是长女南丁高娃,18岁,她穿着的蒙古袍是她奶奶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件,这件袍子所用的布料在近几年几乎找不到了,非常珍贵。


这天一大早,钢巴特尔一家就开始清扫自家的卫生。车子、房子都要清扫干净,以扫祛厄运,迎接新喜。他的妻子准备了羊胸叉,再配上羊肉里最高级的肉类,为祭火仪式准备全家人的食物。

                 
左一是蒙古族常备的乳制品,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因像豆腐而得名,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左二是“煮全羊”与“烤全羊”不同的是,煮全羊用于祭祀,烤全羊用于“宴请”。右一是“看盘”,用面粉和动物油炸制而成,象征主人的尊贵与节日的隆重。


全家人虔诚地祭拜祖先以及家里供奉的神灵,为神灵点燃油灯。

              
油灯的燃料是羊乳经过炼制后提炼出来的黄油。


钢巴特作为家里的男主人要在自家院子里燃放鞭炮,女主人要给家人倒茶、敬酒。

               
蒙古族嗜茶,且视茶为“仙草灵丹”,这种奶茶是在煮好的红茶中,加人鲜奶制成。主人用茶碗斟上飘香的奶茶,放少许炒米,双手恭敬地捧起,由贵客长辈开始,每人各敬一碗、客人则用右手接碗。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要开始祭火仪式了,祭拜火神时,要用五色的绸缎、红枣、奶食品、砖茶、酒、羊胸叉来贡火神,这时由专人吟诵祭火祝辞。

   
 
吟诵的祭火祝辞是藏经,由懂经文的喇嘛吟诵,经文大意是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一切顺利,万事如意。


祈祷毕,家人围绕篝火顺时针转三圈。第一圈时向火中投放羊胸叉,祈福长生天带给人们幸福安康、平安吉祥;第二圈时献酒,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事业兴旺发达;第三圈时投放五谷、桑梓等物品祭祀火神,祈福全家人衣食丰沛,财运旺盛。

                  
大家把手中的贡品投入熊熊燃烧的祭火中,贡品将人们美好的祝愿传达给火神,在安定祥和中守望下一个轮回。


转完三圈祭火后,大家来到祝颂人面前,威望高的人举起大祭盘,带领大家高呼招福辞:呼列!呼列!招福辞的高呼与祭词的诵读为今年的祭火仪式画上了句号。

                
互道祝福,“呼列”,“呼列”。


祭火仪式结束后,钢巴特尔一家其乐融融地围坐在成吉思汗像前共享祭灶饭“嘎林布达”,诵读“朵日纳”经文,献唱酒祭歌,打开了迎接新年的序幕。

                
金杯银杯斟满酒, 双手举过头。 炒米奶茶手扒肉, 今天喝个够。 朋友朋友请你尝尝, 这酒醇正,这酒绵厚。 让我们心心相印,友情长久, 在这富饶的草原上共度春秋。


钢巴特的女儿高娃告诉记者:“现在城市化的发展太快,从祖辈上传下来的家族祭火仪式,渐渐地有了新形式,当地政府为了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会在民族文化广场上组织公共的祭火仪式,就是要让我们这些小辈们记住这个节日,把蒙古族文化传承下来”。

          
高娃告诉记者:“每一个草原儿女都为自己是一个蒙古人而感到骄傲,在以前的游牧时代,每个牧民都是和平相处,每一块地大家都是和平地使用。夏天来临,到处都有河流,牧民依水轮流而驻,草场才得以休养生息,游牧民族的智慧使得这片神奇的草原能繁衍一代又一代的儿女。蒙古包不需要打根基,走到一处合适的地方,把蒙古包驻扎起来,就是一个家园。“五畜”包括牛、马、骆驼、绵羊、山羊,是蒙古族最常食用的肉类,“五畜”的肉、内脏、皮毛、粪便等都可以利用,没有任何的浪费,更不会破坏生态的平衡。这是草原儿女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在还保留蒙古族原始生活的已经很少很少了,而且大部分都是作为旅游业在生存,年轻一代已经远离,大部分只是从书籍上看到过,从老人嘴里听到过纯正的蒙古族生活。

城市化的发展确实是带领着蒙古族人跟上了新时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是每一个新一辈的草原儿女应该深思的问题。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张驰 图片编辑:张驰 编辑邮箱:8903168@qq.com
本文采写拍摄,系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学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