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那些年,小菜场里的“春节供应”
分享至:
 (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胡伟祖 2018-02-17 07:29
摘要:那时候,小菜场里的“春节供应”,一般会在腊月廿三(俗称小年)这天开始,持续一周,到除夕傍晚结束。

又到过年。看到超市大卖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由想起计划经济年代,小菜场里的“春节供应”。  

 

那些年,社会商品不太丰富,但年还是要过的,而且还要过得像模像样。当然,过好年的标志,不是如今的长假出游等项目,而是首先得吃好穿好。吃,要吃平日里不舍得吃或买不到的食品;穿,也要穿平常舍不得穿或新做的衣服。为了保证市民能够过一个像模像样的春节,主管部门和商业行当的职工也是蛮拼的(笔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学毕业,被分配在小菜场里工作过,亲历了好多个“春节供应”,其中甘苦,很难忘怀)。  

 

当年主管上海市民“吃”的部门,除了粮食局外,主要就是商业二局了。商业二局下属的食品公司、禽蛋公司、蔬菜公司和水产公司和各区副食品公司,一般每年在国庆以后就要开始准备生产、采购、储运春节供应的“小菜”了。在那靠天吃饭的年代,如果风调雨顺,一切还好安排。如果遇上恶劣天气,反映在市民“菜篮子”里的副食品就会“缩水”。对于计划供应的副食品凭证,有的早就随粮票、油票一起发到居民家里了,有的则会在春节前半个月左右,由各小菜场派人直接到对口居委会发放,居民只要凭“购粮证”等领取就行了。  

 

 

小菜场里的“春节供应”,一般会在腊月廿三(俗称小年)这天开始,持续一周,到除夕傍晚结束。在这一周时间里,小菜场里可是日夜不息、繁忙异常。晚上,送货的车辆川流不息,成吨的猪肉、数百担的蔬菜和各种副食品会把菜场堆得满满实实,上夜班的职工要忙着将百多斤一片的冻猪肉(半只猪身)一片片过磅验收、堆放整齐,将上百斤一筐的各种蔬菜过磅发送到各摊位前。上半夜班的职工则要将整片的猪肉用刀分割成前夹心、勒条、后腿和蹄髈、大排、小排等不同规格;要将摊位前的蔬菜一筐筐拉进柜台,放好样品、明码标价……

 

白天,买菜的人流熙熙攘攘,很多摊位前都排着长队,紧俏商品柜前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卖肉的营业员要将分好规格的猪肉领来,剔除腿骨才好售卖,营业时根据顾客要求,一刀刀斩下来,用木杆钩秤称好份量,算出价钱、肉票,收找零钱,一笔生意做下来现在看起来也是蛮麻烦的,如果遇上挑精拣肥有点难弄的顾客,争争吵吵也在所难免。其他营业员也是要按照顾客需求,手脚并用、弯腰取货,称重心算、收钱找零。动作慢的,还会遭到排队顾客的大声指责,他们连续几小时不间断的边拿货边过称边算账边收找零钱,常常忙得连吃早饭的时间也没有…… 

 

 

新浪品图专栏 许林 摄

 

当时,平常凭票计划供应的猪肉、鸡蛋鸭蛋、豆制品等,到春节时都会根据货源情况加倍计划供应,平常不凭票但较少供应的家禽、水产品等,也会根据家庭人口多少,按大、小户发券供应。家禽不论鸡、鸭、鹅,每户保证可以供应一只,水产品不论黄鱼、鲳鱼、带鱼、鳗鱼或者花鲢、白鱼,大户(家庭人口五人及以上)一般可以供应三五斤,小户(家庭人口四人及以下)一般可以供应两三斤。这些计划供应的猪肉、家禽、海鲜,送到菜场时全是冻得“邦邦硬”的“冷气货”,出售前,不但猪肉要分好规格、剔除骨头,20公斤一冰的家禽、海鲜,也是要用木榔头使劲敲开来才能卖的。  

 

 新浪品图专栏 许林 摄

 

记忆中,“春节供应”时,猪肉类中比较紧俏的是小排、蹄髈、板油和内脏中的肝、肚、腰等,家禽类中鹅比鸡、鸭好销,一是因为量少,二是因为个大,同样一户可买一只,鹅的份量要多很多。水产类中,最“吃香”的是六角七分一斤的大黄鱼,其次是大鲳鱼和很少量的花鲢鱼等河鲜。豆制品中,最“热门”的是一角六分一斤的烤麸,其次是四分钱一张的百叶。蔬菜一般敞开供应,品种、数量会比平常多很多,一个早市下来卖不完,还要装上“黄鱼车”或手拖车穿街走巷推销贱卖。当然也有特例,有一年节前天气突然暴冷,郊区菜地几乎绝收,市有关部门只好紧急到外地求援,春节供应也只好临时对蔬菜进行计划供应,每户凭券购买。当年计划供应的副食品,保证每家每户可以买到一定数量的鱼肉禽蛋豆制品等,但不保证一定可以买到喜欢、中意或紧俏的商品。为此,很多居民也会凌晨起早、甚至全家出动排队抢购,挤得一些菜场里是水泄不通、人满为患。  

 

为了应对“春节供应”的超大客流,菜场会要求职工提前上班、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前开秤营业。原来早上五点半上班的,会提前一小时到四点半。原来早上六点开秤营业的,也会提早到早上五点开秤供应。而那些上半夜班(凌晨两点上班做收发货等准备工作)的职工,后半夜基本就不要想睡觉了。当时对加班加点职工的犒劳,就是早上提供一碗免费的大排面。大约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有关部门体谅菜场职工起早摸黑的辛苦,同意在“春节供应”期间,每个职工可以加班三十个小时,每小时可发加班费贰角五分。为了达到这三十个小时的加班时间,职工必须取消“春节供应”这个星期的休息天,在原本每天八小时工作的基础上,再加班三小时。实际上,在关键岗位上的一些班组长,这一周是很难有空闲时间的,有些人基本就不回家了。就算经济上的回报都是一样的(都是七元五角加班费),但也别小看这七元五角,加上春节国定假的一工算三工的一天加班工资(当时还规定菜场职工在春节三天国定假期间,可以轮流加班一天,以保证节日中菜场开门市民有地方买菜),下个月的工资会多出十元多钱,也算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菜场工作辛苦,但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当年很多副食品紧俏,菜场职工“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是常情。上班早,一些职工在营业前,会悄悄将紧俏商品先留一些供自己购买。营业中,遇见熟人不排队先卖或挑好的给等情况,在春节供应中尤甚。菜场领导对营业员“开后门”的事,平常抓得很紧,不过到了春节供应的后两天,考虑到职工辛辛苦苦自己也有家庭也要过年,他们也会适时“眼开眼闭”。当时为了照顾一些社会特殊群体,如烈士家属、军人家属、社会孤老等,也会设立照顾专柜,提供紧俏商品,开展包括预约送货上门等特别服务。这样的专柜到后来也会适度向职工和“关系户”开放。不过,菜场“开后门”社会影响大了,上级公司和主管部门也会严管,会派专人督查。有好几年的“春节供应”期间,区级机关各部门分别成立工作组,由主要领导带队进驻菜场,督促做好供应工作。“纠正不正之风”最严的年头,个别菜场经理将紧俏商品卖给“协作单位”、个别营业员“开后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还被抓起来关进了公安局的拘留所……  


如今大卖场里商品琳琅满目    东方IC

 

小菜场里“春节供应”的闹猛,直到1985年国家放开部分商品价格后才有所缓和。这年春节,往年小菜场里原本最紧俏的大黄鱼,由上一年的六角七分一斤,一下子涨到十元一斤,成了水产专柜上装门面的“摆设”,一下子就泛人问津了。但真正让小菜场里没了“春节供应”这个概念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取消所有计划票证、商品价格全部放开以后的事了。  

 

如今,社会商品极大丰富,各类食物应有尽有,别说超市、菜场里的商品可以随时随意购买,就是待在家里刷刷手机屏幕,电商快递把需要的商品送到家里也是很平常的事了。再说起“那些年,小菜场里的春节供应”,现在的90后、00后们,恐要以为是天方夜谭,在说“传奇”了。

 

组稿、编辑:伍斌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伍斌
题图来源:吴国方 摄
本文资料图作者及时和报社联系,支付稿酬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