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造摩天楼容易,垃圾分类就很难?都是上海“脸面”,要靠这样去擦
分享至:
 (8)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8-02-08 05:59
摘要:事关所有人的事,终究要想办法动员起所有人。

 

一座城市的品质,往往决定于细节。浓墨重彩的摩天大楼是上海的门面,清新低调的垃圾桶也是。

 

也正因此,上海市委、市政府将生活垃圾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列为今年重点发力的工作,并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来基本解决垃圾综合治理问题。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恐怕不会轻而易举。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更事关千家万户。要让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能改变垃圾不分类的旧习,将垃圾分类视作“举手之劳”,难度不亚于维护一座直入云巅的高楼。

 

只要生活在这座城市,每个人都是生活垃圾的制造者。既然源头分类能够帮助垃圾减量,减小由填埋和焚烧带来的环境负担,那么垃圾分类于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但如何调动全体市民的积极性,用高效、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机制设计和软硬件提升对于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来说,就显得责无旁贷。

 

“以前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好,家里剩菜剩饭很少,更不用说扔东西了。”记者在居民区采访垃圾分类时,年长些的市民都有类似的回忆。还有市民直指,垃圾分类是时代进步的体现,说明人们生活水平好了、社会文明也一同进步了。可见,普通市民百姓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并非流于表面。

 

在早先的实践里,居民家庭源头分类不力,常常被视为垃圾分类工作的阻力。但其实,并没有人天然就是反对者——即便这件事会带来额外的工序甚至麻烦,但只要动员有方,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大多数人自然会作出理性选择。

 

仔细分析一番可以发现,在居民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不外乎要历经五个阶段:

 

首先,要让居民知道有垃圾分类这件事。其次,要让大家了解垃圾分类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意义。接着,就是教人学会垃圾分类,知道厨余果皮、可回收的塑料和纸张、有害的废电池、纯粹只是干垃圾的“其他垃圾”应该丢到哪里。

 

这三个阶段,都要靠基层大量的、持之以恒的宣传引导。就像一位居民区垃圾分类志愿者说的,“老百姓的事要多讲,让大家都知道,才会有好效果。”

 

进入第四个阶段,就轮到居民们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但这并非只是对上海市民个人素质的检阅,同样也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智慧。当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常态,居民们也走进了第五个阶段,开始主动思考起更好的分类办法。这其中还包括了一枚隐藏“彩蛋”:在垃圾分类已经形成常态的小区,一些居民正开始为全市层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献计献策,激发起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显然,这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是一个全方位考验。

 

多年前上海刚开始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居民区干部们最常采用的挨家挨户宣讲、苦口婆心劝说、公告栏贴海报、垃圾桶贴告示等传统宣传方式。如今,基层探索出的办法早已不止这些——宝山区淞南一村的垃圾桶“会说话”,投放口会自动开闭,还有紫外线消毒;长宁区上航新村的垃圾桶上用涂鸦绘出了一双呆萌大眼,垃圾扔得不到位,它仿佛就会用无辜的大眼睛表示委屈;虹桥街道的爱建小区设置了红黑榜公示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一不当心上了“黑榜”的居民都感到“压力山大”……

 

这些案例,都是鲜活而实用的基层经验,值得进一步梳理推广;各种灵活机制和办法背后,一个本质的道理是共通的:事关所有人的事,终究要动员起所有人,而不能只靠某一方的一己之力和一厢情愿。

 

这时候,管理部门不妨多放下一些身段,多打开一些视野,多吸纳一些不一样的手势和声音。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