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家里就能学的传统工艺,非遗进教材孕育传习人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2018-01-25 12:33
摘要:“智慧中华·我是‘非遗’传习人”系列教材为3—5 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所编写,课程特意设计项目式的开放问题,为家庭创造亲子互动时刻。微课内容涵盖刻绘技艺、编织技艺、扎制技艺、织染技艺和雕塑技艺。

农历腊八。杨浦区少年宫里,一片热气腾腾:糖画、近景魔术、木偶戏、品腊八粥、包汤圆、写春联、剪窗花……行走其间,好不热闹,孩子们在好吃好玩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意趣。昨天,“智慧中华”杨浦区优秀文化传承教育现场展示会在杨浦区少年宫举行。《智慧中华·我是非遗传习人》系列丛书发布同时在活动上发布。

每个周末,开鲁新村第一小学的刘欢总会准时到杨浦区少年宫报到,手中剪刀上下翻飞,变戏法般剪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物剪纸作品。


两年前,爸爸带着刘欢在杨浦区少年宫的游园会上,第一次接触了剪纸艺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样经剪纸传承人郑树林出神入化的剪纸技艺,深深吸引着刘欢。此后,每个周六,刘欢都会和爸爸准时来到少年宫学习剪纸。一个学期后,刘欢的剪纸技艺已经非常了得,被师傅亲切地称为“小传人”。


三年前,杨浦区少年宫设立了民族工艺馆,邀请了剪纸、面塑、盘扣、棕榈叶编织和扎兔子灯5个“非遗”的传承人坐镇,每周六面向中小学生开设公益课堂。去年,5位非遗传承人共收了来自国内外的240位“徒弟”,培养了一批非遗项目小传人。杨浦区少年宫主任朱茹洁介绍:“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带着浓厚历史底蕴的民俗非遗项目,也有不少为传承而努力的民间艺人。我们开设这样的课堂,邀请传承人一同前来,并且为他们量身定做课程,就是为传统文化搭建平台,让这些瑰宝一代代得以传承。”

三年的积累,使得《智慧中华•我是非遗传习人》系列教材及微课水到渠成。课程立足上海的“非遗”文化资源,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等单位专家及非遗传人的指导支持下,历时600天,由朱茹洁带领三十位青年教师和相关专业高校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智慧中华·我是‘非遗’传习人”系列教材为3—5 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所编写,课程特意设计项目式的开放问题,为家庭创造亲子互动时刻。


微课内容涵盖刻绘技艺、编织技艺、扎制技艺、织染技艺和雕塑技艺。每册教材包括微课、教材和手工材料包,涉及非遗历史文脉、艺术特色、技艺工序、创新设计、文创衍生等,为传承传统探寻有效方式,也为文化延续和创新带来生命。课程在2017年获得上海市教委颁发中小学优秀美育教学微课评选活动团体一等奖,并向全市中小学生推荐使用。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认为 :“非遗教材建设是当下非遗保护活动中一项创造性的成果。” 


2005年始,杨浦区就致力于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融入学校艺术教育常规,形成了研究室-基地校-推广校的三级普及网络,构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共同体。2017年,区域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学校覆盖率达100%,49所中小学校成为 “民族文化基地校”,辐射6000多个家庭,20000余人次受益。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杨浦区少年宫供图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